作品鉴赏
内容鉴赏
《西湖梦寻》有对明代时美好富足生活的回忆,亦有在兵燹之后重返西湖的所见所闻,即使是沿革、掌故等旧资料,在张岱笔下也写出了新意思,这不能不说有赖于张岱的笔具画工,特别是其中有的篇章夹入了作者的亡国之痛,那就不纯粹是介绍西湖旅游景点的小册子了。作者常常抑制不住感怀故国与往昔繁华,不愿从美好回忆中挣脱出来,不愿承认一个已经破碎的梦,使得这本小书与《陶庵梦忆》同样所具有一种特质:述改朝易代的沧桑感,表现人在历史潮流前的无助。
《西湖梦寻》中,张岱用自己亲身经历的过去的那些支离破碎的生活细节构造了一个美好的梦境,其中描绘过去生活中的一切平凡场景,无不细腻动情,饱含眷恋。如他描绘繁华灯景: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竹贱、灯贱、烛贱;贱,故家家可为之;贱,故家家以不能灯为耻。故自庄逵以至穷檐曲巷,无不灯,无不棚者。棚以二竿竹搭过桥,中横一竹,挂雪灯一、竹球六。大街以百计,小巷以十计。从巷口回视巷内,复叠堆垛,鲜妍飘洒,亦足动人。,寄寓于破屋之中,张岱却描绘了一个盛世光华,鲜妍飘洒的灯火与笼罩在这街灯下的俗世生活,可谓如梦似幻。可以想象晚年穷困凄凉的张岱,只有在这看似清淡的语辞中寻找少年时代的风光与繁华。他凝结一段痴情,用手中的笔追忆寻梦境,倾倒世人,却先迷醉了自己。
虽是梦,《西湖梦寻》一景一物却如在目前,似乎伸手就可摘取一盏街灯,照亮前尘。这样的梦,张岱不想破坏,总是想把这样的美丽珍藏起来,但想归想,沧桑互换,这样的美梦总有一天要破灭的,那就是国破家亡之时。崇祯初年,国势已经危殆。而在杭州,地方官员依旧是歌舞升平,明朝焉得不亡!也正因为朝代变迁,兵燹肆虐,作者所钟爱的西湖也染上了一层浓重的亡国之恨,置身于清代,作为遗民,遥想当年西湖的人物风流,湖光山色,这种美只会让人感到更加沉重。,不过张岱从来也不只是个闲适人物,在明代末年文人的旅游热中,张岱的流连山水并不奇怪,而他作为遗民在成为大清朝事实上的子民后,缅怀故国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旌扬历朝忠烈来曲折传达他不屈服的意志,正如他在史学著作《石匮书》中通过树立英雄人物、贞烈妇女彰显其浩然正气一样。
有人评论这本书是一本历史书,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是一张见证历史的画。张岱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重任,目睹明朝的覆灭。这时候,他的梦也应该醒了,反正迟早总得醒的。春天来了匆匆间还要归去,转瞬便是烈日当空,焦灼得够受。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春天,也没有久长的梦。
张岱在每一篇美文中都在艰难地回顾往昔,只是现实的困顿使逝去的一切比真实更美好,几分痴人说梦,多少难言过往,委婉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慨。在理智上,张岱想忘记过去的一切,不做以梦境代替现实的痴人;但在感情上,又不能忘记过去,梦魂依旧牵系着昔日的繁华,他也仍然是个痴人,他的作品中传达着婉转曲折的哀痛,他的作品饱含国破家亡之恨,让作者在作品中追思过去。所以,表面上看,《西湖梦寻》很像一本旅游风光指南,但其实是以景物辑略的方式来塞进张岱想要表达的忠烈千秋的内核。,如《越王坟》、《于坟》、《关王庙》、《伍公祠》、《城隍庙》诸篇,表扬忠烈廉直,张礼所谓更有关于名教,岂徒于山水逞游哉正可见出。
名家点评
康熙刻本《西湖梦寻》序作因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余犹山中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齑瑶柱,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岁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老岱题。
- 推荐作品:
- 子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警世通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列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