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西湖外景·三茅观
三茅观在吴山西南。三茅者,兄弟三人,长曰盈,次曰固,季曰衷,秦初咸阳人也。得道成仙,自汉以来,即崇祀之。第观中三像,一立、一坐、一卧,不知何说。以意度之,或以行立坐卧,皆是修炼功夫,教人不可蹉过耳。宋绍兴二十年,因东京旧名,赐额曰宁寿观。元至元间毁,明洪武初重建。成化十年建昊天阁。嘉靖三十五年,总制胡宗宪以平岛夷功,奏建真武殿。万历二十一年,司礼孙隆重修,并建钟翠亭、三义阁。相传观中有褚遂良小楷《阴符经》墨迹。景定庚申,宋理宗以贾似道有江汉功,赐金帛巨万,不受,诏就本观取《阴符经》,以酬其功。此事殊韵,第不应于贾似道当之耳。余尝谓曹操、贾似道千古奸雄,乃诗文中之有曹孟德,书画中之有贾秋壑,觉其罪业滔天,减却一半。方晓诗文书画,乃能忏悔恶人如此。凡人一窍尚通,可不加意诗文,留心书画哉?
徐渭《三茅观观潮》诗:
黄幡绣字金铃重,仙人夜语骑青凤。
宝树攒攒摇绿波,海门数点潮头动。
海神罢舞回腰窄,天地有身存不得。
谁将练带括秋空?谁将古概量春雪?
黑鳌载地几万年,昼夜一身神血干。
升沉不守瞬息事,人间白浪今如此。
白日高高惨不光,冷虹随身萦城隍。
城中那得知城外,却疑寒色来何方。
鹿苑草长文殊死,狮子随人吼祗树。
吴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又《三茅观眺雪》诗:
高会集黄冠,琳宫夜坐阑。梅芳成蕊易,雪谢作花难。
檐月沉怀暖,江峰入坐寒。暮鸦惊炬火,飞去破烟岚。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杂家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