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战具
3000年以前,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爆发了一场持久的战争,战争的起因据说是希腊人要到特洛伊城解救一位被特洛伊国王子骗去的美人。希腊人在特洛伊城外安营扎寨达十几年,但由于城池坚固,希腊士兵虽然多次想把城墙推倒,或者计划爬城而入,但都未能成功。最后,希腊人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将精锐的士兵偷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中,诱使特洛伊人将木马运入城中,并乘其不备,奇袭出击,与城外人马里应外合,才算攻下了特洛伊城。这便是古代希腊传说中著名的特洛伊木马的故事。
自古以来,城池的建立大抵与军事有关,一座坚固的城堡,往往就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军事防线和要塞。因此,中外历代统治者,一方面将自己的城堡修筑得高大雄伟、固若金汤,一方面重视研制和改进攻城与守城的武器装备。前面引述的特洛伊木马,是外国军事家靠智谋破城,而在中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关于攻城和守城的记载,如春秋时期鲁国的著名工匠公输班,就曾为楚王造云梯以攻宋国城池。
北宋时期,城防工事更为牢固,攻城的武器装备也相应发展。《武经总要》中便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记录了有关城防建筑以及守城、攻城的各种重型装备,其中包括一些专用的特殊类型的兵器,反映出当时攻占和守御城市在战争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关于城防工事,《总要》中画有详细的图像:坚固的砖筑城墙,外面围着宽而深的壕沟,外壕上架的吊桥在敌人来攻时即可升吊起来。城门外面加筑有圆形瓮城,敌人即使攻入瓮城,也可能成为瓮中之鳖,被困在其中消灭。高高的城墙上砌筑着女墙,上面开有向下射箭的箭窗。每隔一段还筑有凸出墙面的马面,上面设敌棚或敌楼,配置各种守城器械。同时还沿城构筑一些和城墙相联接的弩台,上设重炮和强弩。在战棚前和女墙外,垂挂着防御炮石弩箭的垂钟板、,篦篱、皮竹笆等用生牛皮、荆柳、竹皮等材料编制的防护设备。
面对如此严密的城防设施,攻城的一方也有各种攻坚器械。首先是云梯,云梯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鲁国巧匠鲁班,但因没有图样流传,故其形制无考。战国时的云梯,在已知的战国铜器图案纹饰中有示,系由三部分构成:底部装车轮,可以移动;梯身可上下仰俯,攻城时靠人力扛抬,倚架于城墙壁上;梯顶端装钩状物,用以钩援城缘,使之免遭守军的推拒破坏。唐代的云梯较战国时有了很大改进:主梯身固定装置在木制底盘上,下面有六个车轮;主梯之外又增设一副活动的上城梯,,其顶端装有一对辘轳,登城时可以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谓之飞云梯。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设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减少了在战火中架梯的危险和艰难。
宋代的云梯有了重大的改进,《武经总要?攻城法》记载:云梯以大木为床,下施六轮,上立二梯,各长丈余,中施转轴,四面以生牛皮为屏蔽,内以人推进,及城则起飞梯于云梯之上。说明宋代云梯采用了中间以转轴联接的折叠式结构,又在梯底部增添了防护设施。此外,上城梯也出现了多种形式,有飞梯,长二、三丈,首贯双轮,欲蚁附则以轮著城推进;有竹飞梯,用独竿大竹,两旁施脚涩以登。这些改进,增加了云梯车运动时的稳定性,减少了遭守军破坏的可能,,也使叠城迎敌更加简便迅速。明朝以后,这种巨大的云梯因无法抵御新式火器的攻击而逐渐废弃。
巢车,这是一种登高观察敌情的车辆。车上高悬可坐人的望楼,因望楼形似鸟巢,故名巢车。最早使用巢车的记载见于《左传》,公元前五七五年鄢陵之战中,楚共王曾登上巢车观察晋军动向,当时还有大宰伯州黎随侍,可知此巢车的体积不小。巢车又名楼车,《武经总要?攻城法》并配附楼车图。从图形看,其车体为木质。底部有四轮,车上树望竿,竿上设置望楼,竿下装有转轴,并以六条绳索,分三层,从六面将竿固定,绳索底部则以带环铁镢楔入地下。,这种车在攻城作战中可以随时登高观察城中敌情,寻找发现守城敌人的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发起进攻。
此外,《武经总要》中介绍的攻城器械还有行女墙、木女墙、行天桥、杷车、扬尘车、填壕车、搭天车、钩撞车、火车;还有为开掘地道攻城用的挂搭棚、雁翅笆、皮幔,以及火钩、火镰、火叉、抓枪、蒺藜枪、拐枪、凤头斧等各种兵器。守城用的各种器械装备,还有车脚檑、穿环、木立牌、竹立牌、拐突枪、钩竿、锉手斧、等等。还有为防备敌人用地道攻城的听瓮、风扇车,以及火攻敌军用的飞炬、燕尾炬、鞭箭、铁火床、游火铁箱、引火球、猛火油柜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通
- 菜根谭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