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武器
《武经总要》详尽记述和介绍了北宋时期军队使用的各种冷兵器、火器、战船等器械,并附有兵器和营阵方面的大量图像。特别是第10至第13卷,如《攻城法》、《水攻》、《水战》、《守城》等攻战篇,不但记录了与这几种战法有关的兵器装备,还有防御工事和战舰的情况。第10卷《器图》,集中了当时军队的各种武器装备,每一件都有清晰的插图,仅第十至第十三卷的四卷中,就附有各式插图二百五十幅以上,图上还以楷书注有详尽的器物名称、,使用方法等文字说明,是研究中国古代兵器史的极为重要的资料。
这里还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指明:
①宋代的兵器是承继着汉唐以来的传统,所以《武经总要》中记录的许多兵器类型,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从汉代以后,经过唐、五代的发展变化,由这部书作了总结后,又影响到北宋以后的兵器类型,可以说《总要》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自唐、五代以来,中央王朝的军队吸收了不少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的优秀兵器。如《器图》中的铁链夹棒,书中明白地注明是从西戎处学来的,是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用来攻击宋代步兵的兵器,被北宋部队吸收过来,经过改造,成为更适用的兵器。因此,北宋兵器装备的种类比以前增多了,锐利程度也有所加强。
中国古代的冷兵器,主要是步兵兵器,在宋代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所谓十八般兵器,到此时已基本全部出现,且趋于定型,这些兵器在《武经总要》中几乎都有记录。
北宋的军队仍以步兵为主,所以《武经总要》中记录的各种冷兵器,也是以步兵兵器为重点。主要包括远射兵器、格斗兵器、防护装具3类。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