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文心雕龙》中所包含的与文学史、文学批评以及文学理论密切相关的内容,尽管瑕瑜互见,但将之置入中国文学研究的历史中去看,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虽然书中以原道征圣宗经为主旨的文章学导论显现了作者的思想局限,但文笔精致、叙述周详而又具有早期古典文论所罕见的理论色彩的文体、文术、批评诸论,在相当程度上补救了其书思想基础的陈旧乏彩之弊,奠定了此书在中国文学研究史尤其是批评史上的地位。
此书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进步文艺思想,比较全面地概括和分析了那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提出的一些文章品评概念,如风骨神思隐秀等,在后来的传统文学批评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唐时的文人以刘勰的文学主张为武器,一扫六朝时颓废萎靡的文风,使文坛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昌盛的局面。近代以来,《文心雕龙》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形成了专门的学术领域——龙学。至今,《文心雕龙》还是研究先秦至六朝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国内研究《文心雕龙》的论著,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在研究、译注、考证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
《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上,也是一部值得自豪的著作。早在9世纪初,《文心雕龙》的部分内容便流传海外。1731年,日本出版了冈白驹校正的《文心雕龙》句读本,这是国外出版的第一个《文心雕龙》版本。,19世纪以后,国外不仅出版过多种《文心雕龙》的原本和译本,供研究《文心雕龙》的通检和索引也不断出现。这说明《文心雕龙》在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正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国文学研究者所注目。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管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