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孝经简介
儒家有《孝经》,佛门有《地藏经》,而道家有《文昌孝经》。
《文昌孝经》是道家从自身的自然宇宙观出发,指出人的自然生命承载体的可贵,父母生育子女受尽辛苦,养育子女耗尽心血,子女应该体恤、孝敬父母,并以此道推己及人,由此不但保全自身天性,还可以获得上天赐福科举成功,乃至证果得道。
《文昌孝经》中说:孝治一身,一身斯立;孝治一家,一家斯顺;孝治一国,一国斯仁;孝治天下,天下斯升;孝事天地,天地斯成。经文中还特别对母亲养育子女的辛劳做了歌颂:真诚一片结成慈,全无半点虚饰时,慈中栽养灵根大,生生不已自无涯。道家讲究法自然,而孝正是自然万物中的一种情感,乌鸟私情,羊羔跪乳,孝道是自然之道。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也被称为道家的鼻祖。老子与孔子都是周朝时代的人,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道德的本源及礼乐制度。太上老君有一篇教人改恶行善的《太上感应篇》,其中说道:
太上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此,他教导人要正己化人。太上老君还说: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为之,所作必成。意思是说行善之人起码是孝悌都做到,这样的人,人人都会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禄不求自来,凶事会远避他,神灵会护卫他,他做任何事都能成功。
吕洞宾在《劝孝文》中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子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父母能在孝顺上给孩子做好榜样,自然没有不孝的儿子、女儿,儿女能孝顺,自然没有不孝的子孙。一代传一代,这是最大的善事。这是最丰厚的利益了。
古代有一个人叫原谷,嫌自己母亲年老多病,就叫他的儿子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放在破车里,推到山上去,扔弃不管。他的儿子照办之后回到家里,还带回来了那辆推车。原谷问他怎么不连着车子一起推下去,他的儿子回答:等你老的时候还有用。这个故事,就能说明我能孝自无逆子。
道家反对一切矫揉造作的情感,求取功名,宣传大智慧、大觉悟、患得患失都是自己内心的天性被社会扭曲之后产生的情绪。但是孝顺则不是后天强加于人的,而是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的。道家的代表人物吕洞宾常常告诫道士:孝、悌、忠、信为四大支柱,不坚其柱而用心,掾瓦何能成得大厦?
南宋末年,蒙古大汗亲临主持了嵩山少林寺长老福裕、禅宗曹洞宗刘秉忠、密宗那摩、八思巴等三百余人和全真教道长张志敬的论战,结果却是道教惨败。按照先前的约定,全真经书烧毁,数百座道观也输给了佛教。从此,道教走上了下坡路,风光不再。但一百年以后,出现了一个扭转局势的人物,他就是张三丰。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一个三丰派,成为武当武功的创始人,也让道教重新找到了昔日的辉煌。而张三丰本人就是一个孝子。
据历史记载,张三丰在家里排行第五。五岁那年患了眼病,双目失明了。后来遇到一位道长,道长见他仙风道骨,就以治好他的眼病为条件,让张母同意他跟着道长做弟子。调养半年之后,张三丰的眼睛复明。由于母亲年事已高,张三丰还俗回家.后来参加了朝廷的官员选拔。得到宰相廉希宪的赏识,任命为县令。上任才一年,因父母双亡,无所牵挂,就离开了官场,潜心修道,遁入玄门。张三丰被视为道教的里程碑人物,而这样重要的人物,是一位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孝子。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茶经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