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孝经简介
儒家有《孝经》,佛门有《地藏经》,而道家有《文昌孝经》。
《文昌孝经》是道家从自身的自然宇宙观出发,指出人的自然生命承载体的可贵,父母生育子女受尽辛苦,养育子女耗尽心血,子女应该体恤、孝敬父母,并以此道推己及人,由此不但保全自身天性,还可以获得上天赐福科举成功,乃至证果得道。
《文昌孝经》中说:孝治一身,一身斯立;孝治一家,一家斯顺;孝治一国,一国斯仁;孝治天下,天下斯升;孝事天地,天地斯成。经文中还特别对母亲养育子女的辛劳做了歌颂:真诚一片结成慈,全无半点虚饰时,慈中栽养灵根大,生生不已自无涯。道家讲究法自然,而孝正是自然万物中的一种情感,乌鸟私情,羊羔跪乳,孝道是自然之道。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也被称为道家的鼻祖。老子与孔子都是周朝时代的人,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道德的本源及礼乐制度。太上老君有一篇教人改恶行善的《太上感应篇》,其中说道:
太上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此,他教导人要正己化人。太上老君还说: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为之,所作必成。意思是说行善之人起码是孝悌都做到,这样的人,人人都会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禄不求自来,凶事会远避他,神灵会护卫他,他做任何事都能成功。
吕洞宾在《劝孝文》中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子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父母能在孝顺上给孩子做好榜样,自然没有不孝的儿子、女儿,儿女能孝顺,自然没有不孝的子孙。一代传一代,这是最大的善事。这是最丰厚的利益了。
古代有一个人叫原谷,嫌自己母亲年老多病,就叫他的儿子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放在破车里,推到山上去,扔弃不管。他的儿子照办之后回到家里,还带回来了那辆推车。原谷问他怎么不连着车子一起推下去,他的儿子回答:等你老的时候还有用。这个故事,就能说明我能孝自无逆子。
道家反对一切矫揉造作的情感,求取功名,宣传大智慧、大觉悟、患得患失都是自己内心的天性被社会扭曲之后产生的情绪。但是孝顺则不是后天强加于人的,而是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的。道家的代表人物吕洞宾常常告诫道士:孝、悌、忠、信为四大支柱,不坚其柱而用心,掾瓦何能成得大厦?
南宋末年,蒙古大汗亲临主持了嵩山少林寺长老福裕、禅宗曹洞宗刘秉忠、密宗那摩、八思巴等三百余人和全真教道长张志敬的论战,结果却是道教惨败。按照先前的约定,全真经书烧毁,数百座道观也输给了佛教。从此,道教走上了下坡路,风光不再。但一百年以后,出现了一个扭转局势的人物,他就是张三丰。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一个三丰派,成为武当武功的创始人,也让道教重新找到了昔日的辉煌。而张三丰本人就是一个孝子。
据历史记载,张三丰在家里排行第五。五岁那年患了眼病,双目失明了。后来遇到一位道长,道长见他仙风道骨,就以治好他的眼病为条件,让张母同意他跟着道长做弟子。调养半年之后,张三丰的眼睛复明。由于母亲年事已高,张三丰还俗回家.后来参加了朝廷的官员选拔。得到宰相廉希宪的赏识,任命为县令。上任才一年,因父母双亡,无所牵挂,就离开了官场,潜心修道,遁入玄门。张三丰被视为道教的里程碑人物,而这样重要的人物,是一位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孝子。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茶经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