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谍间
[题解]谍间者,谍知敌情,而乘间隙以入之也。欲攻欲守,非知敌情不可。欲知敌情,非谍间何以得之?得则胜,失则败,其机至微。故以《谍间》为第五,而继于《持衡》篇。
40、凡为将者,握三军之权,司万人之命,以与敌对,逐于原野,相持而不知其情,是木偶也,相制而不制以术,是猛兽也。
[批评]篇旨虽与孙〔子〕共同,而中间议论自有机轴。
[原注]将系国之安危、三军司命,而与敌为对,胜则生存,败则死亡。欲图其胜,必得敌情,而巧以乘之也。否则,冥然罔行,徒尚其力,宁不自速于败哉?木偶,有人形而无知识。猛兽,逞狂跳而乏机智。故以之警愚暴之将。
41、是故伐人以其主,贤于以己伐之也。谋人以其臣,贤于以己谋之也。散人之交而合其斗,贤于以己斗之也。
[批评]此暗隐非间莫能,意深词简。
[原注]此正制以术处。贤,犹愈也,谓不费己力而功自成也。伐人以主,如陈平以恶草疑项羽而去范增。谋人以臣,如大夫种以宝货赂伯嚭而亡吴国。散交合斗,如张仪散六国之纵,而使之互相攻击也。
42、譬之虎也者,噬人者也。虎之牙,无不噬矣。委虎以肉,无不噬矣。荷戈逐虎,无不噬矣。弹虎以石,无不噬矣。故使人其牙,而我不自。委人以为肉,而我不自委。使人荷戈逐之,而我不自逐。我伏其身以弹虎,而使人当其怒。凡若此者,皆伐人之以其主,谋人之以其臣,散人之交而合其斗者也。然非谍何以索其情,非间何以投其术哉?
[批评]喻得亲切有味,当玩!当玩!
[原注]此以虎喻敌,明上节之意。身当其虎,必被所伤,使人当之,则可旁观而取其利。明用其力,敌必相争,巧以乘之,则可因隙而制其胜。此乃谍间之功,信不可不用也。下言用之之妙,胜败之机。
43、故欲得敌情而间之者,当先采物价之腾平,察风俗之好尚,人事之喜怒,觇上下之乖和。然后因隙间亲,因佞间忠,因利间争,因疑间废;诳其语言,乱其行止,离其腹心,散其交与,间谍之妙也。
[批评]举间之大概,而其妙自见。
[原注]此举间谍之妙。“采物价”四句,总是欲得敌情。“然后”八句,正是行间之巧,虽未尽,余可类推。因隙间亲,如因燕惠之隙而间疏乐毅之亲。因佞间忠,如因伯嚭之佞而间害伍员之忠。因利间争,如因荆州之利而间饵吴蜀之争。因疑间废,如因项羽之疑而间致范增之废。诳者,虚而欺之也。乱者,诡以误之也。离者,溃内人也。散者,绝外援也。
44。是故间敌国者,在先得其情。欲得敌情者,必不惜千金。吝千金而失间之心者,败也。捐千金而得敌之情者,胜也。此胜败之机,不可不察也。
[批评]不惜千金,其他可知。议论真是恳切。
[原注]此言待间谍之胜败。间为密事,赏之当厚。厚则人尽心力,而敌情无不知,故胜。不厚则人不惬愿,而无心于效用,故败。然则欲图大功者,何靳千金哉?汉祖与陈平金,不问出入;项羽刻印,忍弗能予。胜败之机,正在于此。
45、凡间谍之人,或望敌之风,而传伪于我,或被敌之虐,而泄情于彼,此皆覆败之所关也。
[批评]二者,间之大害。
[原注]此与下节,又言间之胜败。夫传彼之伪,泄我之情,比比皆然。主将不察,败可立待。则夫间谍之使,安可非其人乎!
46、故谍为敌擒而得归者,勿听其言。如得实情,则颠倒而用之。敌之谍者,为我所得,欲灭其迹,则杀之囚之。欲用反间,则厚之脱之。此必胜之方,兵之要也。
[批评]古人违之,而败者多矣。必竟当依此行。
[原注]处己间敌,间之法克尽,故无不胜。勿听者,不遽信也。颠倒用者,转移其事,使敌乖所之也。厚之,如赵奢佯为增垒,而善食秦人之间。脱之,如武穆佯言粮尽,而阴逸曹成之谍。
47、故间谍可用而不可恃,用之者智也,恃之者愚也。
[批评]“间可用不可恃”一句,说透玄关。
[原注]此通承前意而结之以示警。李靖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间能成事,亦能败事。”此间谍之所以可用不可恃也。用之,谓善用之也,指上“捐千金而得敌情”言,非识机者不能,故曰智。恃之,指上“望敌风而传伪于我”言,即信听之不察,故曰愚。智愚分而胜败判。然则人将求为智者乎,将甘为愚者乎?信当择而慎之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易经
- 大学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