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红线
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善弹阮,又通经史,嵩遣掌笺表,号曰内记室。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羯鼓之音颇调悲,其击者必有事也。”
嵩亦明晓音律,曰:“如汝所言。”
乃召而问之,云:“某妻昨夜亡,不敢乞假。”
嵩遽遣放归。
时至德之后,两河未宁,初置昭义军,以釜阳为镇,命嵩固守,控压山东。杀伤之余,军府草创。朝廷复遣嵩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男娶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女;三镇互为姻娅,人使日浃往来。而田承嗣常患热毒风,遇夏增剧。每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缓数年之命。”
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恤养之。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选良日,将迁潞州。嵩闻之,日夜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
时夜漏将传,辕门已闭。杖策庭除,唯红线从行。红线曰:“主自一月,不遑寝食。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
嵩曰:“事系安危,非汝能料。”
红线曰:“某虽贱品,亦有解主忧者。”
嵩乃具告其事,曰:“我承祖父遗业,受国家重恩,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业尽矣。”
红线曰:“易尔。不足劳主忧。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复命。请先定一走马兼具寒暄书,其他即俟某却回也。”
嵩大惊曰:“不知汝是异人,我之暗也。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
红线曰:“某之行,无不济者。”
乃入闺房,饰其行具。梳乌蛮髻,攒金凤钗,衣紫绣短袍,系青丝轻履。胸前佩龙文匕首,额上书太乙神名。再拜而倏忽不见。
嵩乃返身闭户,背烛危坐。常时饮酒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惊而试问,即红线回矣。嵩喜而慰问曰:“事谐否?”
曰:“不敢辱命。”
又问曰:“无伤杀否?”
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
红线曰:“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乃寝所。闻‘外宅男’止于房廊,睡声雷动。见中军士卒,步于庭庑,传呼风生。某发其左扉,抵其寝帐。见田亲家翁正于帐内,鼓趺酣眠,头枕文犀,髻包黄觳,枕前露橐一七星剑。剑前仰开一金合,合内书生身甲子与北斗神名;复有名香美珍,散覆其上。扬威玉帐,但期心豁于生前;同梦兰堂,不觉命悬于手下。宁劳擒纵,只益伤嗟。时则蜡炬光凝,炉香烬煨,侍人四布,兵器森罗。或头触屏风,鼾而軃者;或手持巾拂,寝而伸者。某拔其簪珥,縻其襦裳,如病如昏,皆不能寤;遂持金合以归。既出魏城西门,将行二百里,见铜台高揭,而漳水东注;晨飙动野,斜月在林。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时,往返七百余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
嵩乃发使遗承嗣书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头边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
专使星驰,夜半方到。见搜捕金合,一军忧疑。使者以马挝扣门,非时请见。承嗣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遂驻使者止于宅中,狎以宴私,多其赐赉。明日遣使赍缯帛三万匹,名马二百匹,他物称是,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伊戚。专膺指使,敢议姻亲。役当奉毂后车,来则挥鞭前马。所置纪纲仆号为外宅男者,本防宅盗,亦非异图。今并脱其甲裳,放归田亩矣。”
由是一两月内,河北河南,人使交至。
而红线辞去。嵩曰:“妆生我家,而今欲安在?又方赖汝,岂可议行?”
红线曰:“某前世本男子,历江湖间,读神农药书,救世人灾患。时里有孕妇,忽患蛊症,某以芫花酒下之,妇人与腹中二子俱毙。是某一举,杀三人。阴司见诛,降为女子。使身居贱隶,而气禀贼星,所幸生于公家,今十九年矣,身厌罗绮,口穷甘鲜,宠待有加,荣亦至矣。况国家建极,庆且无疆。此辈背违天理,当尽弭患。昨往魏郡,以示报恩。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使乱臣知惧,烈士安谋。某一妇人,功亦不校固可赎其前罪,还其本身。便当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
嵩曰:“不然,遗尔千金为居山之所给。”
红线曰:“事关来世,安可预谋。”
嵩知不可驻,乃广为饯别;悉集宾客,夜宴中堂。嵩以歌送红线,诸坐客中冷朝阳为词曰:“《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别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长流。”
歌毕,嵩不胜悲。红线拜且泣,因伪醉离席,遂亡其所在。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