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六 卢涵
开成中,有卢涵学究,家于洛下,有庄于万安山之阴。夏麦既登,时果又熟,遂独跨小马,造其庄。去十余里,见大柏林之畔,有新洁室数间,而作店肆。
时日欲沉,涵内憩马。睹一双鬟,甚有媚态,诘之。云“是耿将军守茔青衣,父兄不在”。涵悦之,与语,言多巧丽,意甚虚襟,盼睐明眸,转资态度。谓涵曰:“有少许佳酝,郎君能饮三两杯否?”
涵曰:“不恶。”
遂捧古铜樽而出,与涵饮,极欢。青衣遂击席而讴送卢生酒曰:“独持巾栉掩玄关,小帐无人烛影残。昔日罗在今化尽,白杨风起陇头寒。”
涵恶其词之不称,但不能晓其理。酒尽,青衣谓涵曰:“更与郎君入室添杯去。”
秉烛挈樽而入。涵蹑足窥之,见悬大乌蛇,以刀刺蛇之血,滴于樽中,以变为酒。涵大恐栗,方悟怪魅,遂掷出户,解小马而走,青衣连呼数声,曰:“今夕事,须留郎君一宵,且不得去。”
知势不可,又呼:“东边方大,且与我趁取遮郎君。”
俄闻柏林中有一大汉,应声甚伟。须臾,回顾,有物如大枯树而趋,举足甚沉重,相去百余步。涵但疾加鞭,又经一小柏林,中有一巨物,隐隐雪白处,有人言云:“今宵必须擒取此人,不然者,明晨君当受祸。”
涵闻之,愈怖怯。及庄门,已三更,扃门阒然,唯有数乘空车在门外,群羊方咀草次,更无人物。涵弃马,潜跧于车箱之下,窥见大汉径抵门,墙极高,只及斯人腰胯。
手持戟,瞻视庄内,遂以戟刺庄内小儿,但见小儿乎足捞空于戟之巅,只无声耳。良久而去。涵度其已远,方能起扣门。庄客乃启关,惊涵之夜至。喘汗而不能言。及旦,忽闻压院内客哭声,云:“三岁小儿,因昨宵寐,而不苏矣。”
涵甚恶之,遂率家僮及庄客十亲人,持刀斧弓矢而究之。但见夜来饮处,空逃户环屋数间而已,更无人物。遂搜柏林中,见一大盟器婢子,高二尺许;傍有乌蛇一条,已毙。又东畔柏林中,见一大方相骨,遂俱毁拆而焚之。寻夜来白物而言者,即是人白骨一具,肢节筋缀,而下欠分毫,锻以铜斧,终无缺损,遂投之于堑而已。涵本有风疾,因饮蛇酒而愈焉。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