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跋
(招文张氏刻《太白阴经》十卷跋,称从影宋抄本录出较。)
《四库全书》本多二卷,与唐、宋〈艺文志 合。首有李筌自序,序後有内侍高班品赵承信等列衔五行,与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所称本合。惟少御书祗候臣钱承颢勘一行,或传写失去。壬辰夏,偶得旧抄本六卷,以之互校。卷三〈将军篇
张刻仅存其目,卷五〈搜山烧草 、〈前茅後殿 、〈衅鼓 、〈屯田 、〈人粮马料 、〈军资 、〈宴设音乐 等七篇,则并其目而佚之,其卷六阵图竟有大不类者,更以《通典》所引《太白阴经》校之。合於旧抄者,十之七八;合於张刻者,十之一二。张刻多以意改窜,证以旧抄本,痕迹宛然。然则所谓影宋云云者,犹在真膺之间也。惜旧抄阙末四卷,无从校补。今定前六卷主,旧抄本七八卷主。
文澜阁本仍参合异同於下,惟九十两卷,则仍依张刻付梓云。
庚子长夏。金山.钱熙祚识。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夜航船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