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序
太古之时,人不识其父,蒙如婴儿。夏则居巢,冬则居穴,与鹿豕游处。圣人以神任四时、合万物於无形而神知之矣!过此以往非,神不足以见天地之心,非心不足以知胜败之术。夫心术者,尊三皇、成五帝;贤人得之,以伯四海、王九州;智人得之,以守封疆、挫勍敌;愚人得之,以倾宗社、灭民族,故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倾命。是以,兵家之所秘而不可妄传,否则殃及九族。臣今所着《太白阴经》,其奇谋诡道;论心术,则流於残忍,以为不如此,则兵不能振,故藏诸名山石室间,承帝命,欲备清览,敢昧死以进。康永泰四年,秋。河东节度使都虞候臣李筌譔。秘阁楷书臣罗士良誊。御书祗候臣张永和监。入内黄门臣朱永中监。入内内侍高班内品臣评元吉监。入内内侍高班内品臣赵承信监。
进太白阴经表:
臣筌言《太白阴经》者,记行师用兵之事也。臣闻:太白主兵,为大将军,阴主杀伐,故用兵而法焉!伏惟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肃皇帝陛下,仁育群生,义征不惠,远方宾服,罔有不庭,虽武、尚征伐,而兵不可弭!德贵柔远,而谋不可亡。臣筌,少室书生,才非武职,敢越樽俎,辄迷兵书,起〈天无阴阳〉,终〈兵家心术〉,凡一百篇,勒成十卷,号曰:《太白阴经》。人谋筹策、攻城器械、屯田、战马、营垒、阵图,括囊无遗,秋毫无录。其阴阳、天道、风云、向背,虽远人事,亦存而不忘,小及锥刀,大至城堡,智周乎万物,而道济乎三军!辕门有之,虽桴鼓之吏、厮养之卒,亦可为万人之将。言无文饰、理探玄微,十载修成,四方兵起,识者以为济时之用。臣自风尘悖乱,牧□边陲,兵行天机,战伐常胜,虽坐偏裨之职,未展纵横之谋,挟经怀惭,辜负圣化,职守有限,不及蹈舞阙庭,谨附表并经以闻。臣筌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乾元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正议大夫,持节幽州军州事幽州刺史并本州防御使上柱国臣李筌上表。
夫《太白阴经》者,有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名山,探奇术於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姥,指明秘要,洞究深微,撰为兵书,名曰:《太白阴经》。上宣天机,以为将家之轨则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唐摭言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老子想尔注
- 古文观止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