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原始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宇宙运动和社会平衡的准则,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德,就是指人顺应自然的安排而各有所得,它支配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尽其所能。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生存 一作:生成)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义,即正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古代中国人主张舍生取义,为了社会正义的实现,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义,有对个人之义,对家庭之义,对群体之义和对国家之义。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礼,待人处世的礼仪和礼节,是文明的象征。讲究礼仪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看破玄机,顺势而为则能成就绝世之功。假如生不逢时,只不过无闻于世而已,不会有大的损害。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啊!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