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七窍解·口病根原
口病者,足阳明之不降也。脾主肌肉而窍于口,口唇者,肌肉之本也。《素问》语。脾胃同气,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唇口不病,病者,太阴己土之陷而阳明戊土之逆也。阳明逆则甲木不降而相火上炎,于是唇口疼痛而热肿,诸病生焉。
脾胃不病,则口中清和而无味。木郁则酸,火郁则苦,金郁则辛,水郁则咸,自郁则甘。口生五味者,五藏之郁,而不得土气,则味不自生,以五味司于脾土也。心主五臭,入肾为腐,心为火而肾为水,土者水火之中气,水泛于土则湿生,火郁于土则热作,湿热熏蒸,则口气腐秽而臭恶。
太阴以湿土主令,阳明从燥金化气,脾病则陷,胃病则逆。口唇之病,燥热者多,湿寒者少,责在阳明,不在太阴。然阳明上逆而生燥热,半因太阴下陷而病湿寒,清润上焦之燥热,而不助下焦之湿寒,则得之矣。
甘草黄芩汤
甘草二钱 黄芩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石膏三钱
煎半杯,热服。
治湿热熏蒸,口气秽恶者。
贝母元参汤
贝母三钱 元参三钱 甘草二钱 黄芩二钱
煎半杯,热漱,徐咽。
热甚,加黄连、石膏。
治口疮热肿。
桂枝姜苓汤
芍药四钱 桂枝二钱 干姜三钱 甘草二钱 元参三钱 茯苓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胃湿寒,胆火上炎,而生口疮者。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