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劳伤解·气积
肺藏气而性收敛,气病则积聚而不散,而肝气之积聚,较多于肺。肺气积聚,则痞塞于心胸;肝气积聚,则滞结于脐腹。
盖气在上焦则宜降,而既降于下,则又宜升。升者,肝之所司,以肝木主升,生气旺则气升,生气不足,故气陷而下郁也。而肝气之下郁,总由太阴之弱。以气秉金令,但能降而不能升,降而不至于下陷者,恃肝木之善达,肝木之善达者,脾土之左旋也。
气盛于肺胃,而虚于肝脾,故肺气可泻,而肝气不可泻。气积于胸膈右肋,宜泻肺胃以降之;气积于脐腹左胁,宜补肝脾以升之。此化积调气之法也。
达郁汤
桂枝三钱 鳖甲三钱,醋炙焦,研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积在脐腹左胁者。
肺胃积气,在胸膈右肋,肝脾积气,在脐腹左胁,皆中气虚败之病也。补之则愈闷,破之则愈结。盖其本益虚,其标益实,破之其本更虚,补之其标更实,是以俱不能效。善治者,肺胃之积,泻多而补少,肝脾之积,补多而泻少。半补而半行之,补不至于壅闭,行不至于削伐,正气渐旺,则积聚消磨矣。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