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杂病解下·痎疟根原
痎疟者,阴邪闭束,郁其少阳之卫气也。人之六经,三阴在里,三阳在表,寒邪伤人,同气相感,内舍三阴。少阳之经,在二阳之内,三阴之外,内与邪遇,则相争而病作。
其初与邪遇,卫气郁阻,不得下行,渐积渐盛。内与阴争,阴邪被逼,外乘阳位,裹束卫气,闭藏而生外寒。卫为阴束,竭力外发,重围莫透,鼓荡不已,则生战慄。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及其相火郁隆,内热大作,阴退寒消,则卫气外发而病解焉。
卫气昼行六经二十五周,夜行五藏二十五周。寒邪浅在六经,则昼与卫遇而日发;深在五藏,则夜与卫遇而暮发。卫气离,则病休,卫气集,则病作。缘邪束于外,则恶寒,阳郁于内,则发热。阳旺而发之速,则寒少而热多;阳虚而发之迟,则寒多而热少。阳气日盛,则其作日早;阳气日衰,则其作日晏。阳气退败,不能日与邪争,则间日乃作。
此以暑蒸汗泄,浴于寒水,寒入汗孔,舍于肠胃之外,经藏之间。秋伤于风,闭其腠理,卫气郁遏,外无泄路,内陷重阴之中,鼓动外发,则成疟病也。
温疟
先伤于寒而后中于风,先寒后热,是谓寒疟;先中于风而后伤于寒,先热后寒,是谓温疟。以冬中风邪,泄其卫气,卫愈泄而愈闭,郁为内热,又伤于寒,束其皮毛,热无出路,内藏骨髓之中。春阳发动,内热外出,而表寒闭束,欲出不能。遇盛暑毒热,或用力烦劳,气蒸汗流,热邪与汗皆出,表里如焚,及其盛极而衰,复反故位,阴气续复,是以寒生也。
瘅疟
其但热而不寒者,是谓瘅疟。瘅疟即温疟之重者。以其阳盛阴虚,肺火素旺,一当汗出而感风寒,卫郁热发,伤其肺气,手足如烙,烦冤欲呕。阳亢阴枯,是以但热无寒。其热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神气伤损,肌肉消铄,疟之最剧者也。
牝疟
其寒多而热少者,是谓牝疟。以其阴盛阳虚,卫郁不能透发,故寒多热少。盖疟病之寒,因阴邪之束闭,疟病之热,缘卫阳之郁发。其相火虚亏,郁而不发,则纯寒而无热;相火隆盛,一郁即发,则纯热而无寒。其热多者,由相火之偏胜,其寒多者,因相火之偏虚也。疟在少阳,其脉自弦,弦数者火盛则多热,弦迟者水盛则多寒,理自然耳。
柴胡栝蒌干姜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干姜三钱 栝蒌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呕加半夏。
治寒疟先寒后热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干姜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牝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者。
白虎桂枝柴胡汤
石膏三钱 知母三钱 甘草二钱 粳米半杯 桂枝三钱 柴胡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温疟先热后寒,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
减味鳖甲煎丸
鳖甲二两四钱 柴胡一两二钱 黄芩六钱 人参二钱 半夏二钱 甘草二钱 桂枝六钱 芍药一两 丹皮一两 桃仁四钱 阿胶六钱 大黄六钱 干姜六钱 葶苈二钱
为末,用清酒一坛,入灶下灰一升,煮鳖甲,消化,绞汁,去渣,入诸药,煎浓,留药末,调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七丸,日三服。
治久疟不愈,结为癥瘕,名曰疟母。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