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脉法解·寸口脉法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
气口者,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者,阴阳之中气也。寸口在鱼际之分,关上在太渊之分,尺中在经渠之分。
心与小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肝胆候于左关,脾胃候于右关。肾与膀胱候于两尺,心主三焦,随水下蛰,亦附此焉。《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关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两寸部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谨调尺寸,而表里上下,于此得矣。
盖肺主藏气,而朝百脉,十二经之气,皆受之于肺。平旦寅初,肺气流布,起于寸口,运行十二经中,周而复始。一日一夜,五十度毕,次日平旦寅初,复会于寸口。寸口者,脉之大会,此曰寸口,乃寸尺三部之总名,非但鱼际已也。故十二经之盛衰,悉见于此。《灵枢·经脉》: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此气口所以独为五藏主也。气口即寸口。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大小肠府虽至浊,而经行头上,则为至清,故与心肺同候于两寸。越人十难,实为定法。近人乃欲候大小肠于两尺,乖谬极矣!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