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杂病解中·泄利根原
泄利者,肝脾之陷下也。谷入于胃,脾阳升磨,精华归于五藏而化气血,糟粕传于大肠而为大便。水入于胃,脾阳消克,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化而为水,注于膀胱而为小便。水入膀胱而不入大肠,而后糟粕之后传者,不至于滑泄。水之消化,较难于谷,阳衰土湿,脾阳陷败,不能蒸水化气,则水谷混合,下趋二肠,而为泄利。
谷贮于大肠,水渗于膀胱,而其疏泄之权,则在于肝。今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则乙木疏泄之令,不行于膀胱而行于大肠,是以泄而不藏也。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寒则生气不旺,而湿土郁陷,又复遏其发育之机,生长之意不遂,怒而生风,愈欲疏泄。膀胱空虚,既无可泄之物,大肠盈满,水谷停积,故乙木后泄而为下利。缘木气抑遏,郁极而发,为湿土所限,不能上达,势必下行,行则水谷摧注而下故也。其发之过激,冲突脏腑,则生疼痛。奔冲抵触,而不得上达,盘郁结塞,则生胀满。其一切诸证,皆缘土败而木贼也。
苓蔻人参汤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白术三钱 干姜三钱 茯苓三钱 肉蔻一钱,煨,研 桂枝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大便寒滑不收,小便热涩不利,加石脂以固大肠,粳米以通水道。
泄利缘肠胃寒滑,法以仲景理中为主,而加茯苓燥土,肉蔻敛肠,桂枝疏木,泄利自止。若滑泄不禁,则用桃花汤,干姜温其湿寒,石脂固其滑脱,粳米益其中气而通水道,无有不愈也。
泄利之原,率因脾肾寒湿,法宜温燥。间有木郁而生风热者,投以温燥,泄利愈加。然乙木虽为风热,而己土则是湿寒,宜清润其肝而温燥其脾。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椒、姜、桂、附并用,治蛔厥而兼久利,最善之方也。
《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与黄芩半夏生姜汤。以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其经本随阳明下降,甲木不降,上逆而克戊土,戊土壅遏,水谷盛满莫容,于是吐利皆作。胆胃郁迫,相火升炎而生燥热。此黄芩汤证也。
《伤寒》: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缘厥阴之经,木郁风动,津液耗损,故见消渴。风木郁冲,故心中疼热。下泄脾阳,乙木愈郁,己土被贼,故下利不止。此乌梅丸证也。
少阳之利,但有上热,故第用芩、芍以清胆火;厥阴之利,兼有下寒,故以连、柏清上,而并以姜、附温下。此虽伤寒之病,而亦杂证所时有,凡泄利之不受温燥者,皆此证也。杂证湿寒者多,燥热者少,千百之中,偶尔见之,不得与伤寒少阳之利同法治也。
泄利之家,肝脾下陷,则肺胃必上逆。胃逆不能降摄甲木,肺逆不能收敛相火,相火上炎,多生上热。久泄不已,相火郁升,往往喉舌生疮。疮愈则利作,利止则疮发。口疮者,胆胃之逆甚,下利者,肝脾之陷剧也,迭为盛衰,累年不愈。是宜温燥水土,驱其湿寒,下利既瘳,口疮亦平。庸工见其口疮而清上热,则脾阳益泄,利愈加而疮愈增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冰鉴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