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太行山伍天锡鏖兵 关王庙伍云召寄子
太行山伍天锡鏖兵 关王庙伍云召寄子
却说伍天锡见雄阔海的头目去了,遂拔营前行,行未一里,忽见后面有人赶来,飞马大喊道:“伍大王人马慢行,雄大王赶来,要讨客商宝物,望乞发还。”喽啰听了,遂将这话报与伍天锡知道。天锡闻言,令喽啰摆开兵马,以待阔海。阔海望见,便叫喽啰扎住人马,列兵相侍,遂纵马出阵。伍天锡问道:“雄大王久不相会了,今日台驾前来,有何话说?”雄阔海道:“俺因头目打听山南有一班大客商下来,是咱家的衣食,故令喽啰上前拦阻,要劫他宝物。不想这班客商,逃进大王营中,不见出来。头目取讨不还,故此咱自来,要大王送还这班客商。”伍天锡道:“俺从没有见什么客商进营,若果然有这班客商,自然送还人王。大王若不信,请大王进来一搜,就明白了。”雄阔海道:“岂敢!咱与大王是同道中人,这一班客商的宝贝货物,大王拿出来对分罢了。”伍天锡道:“那里有什么宝货,俺也不管。俺有正事在身,不与你讲,各自走吧!”阔海大怒道:“我们衣食被你夺去,若不拿出来对分,你也去不得!”天锡大怒道:“放屁!你敢拦阻我们的去路么?”阔海道:“不分,我与你战三百合。”说罢,双斧抡起,劈面砍来,天锡将混金铛挡住,?琅一声,只见两人战了五十余合,并无高下。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安营造饭。次日,又战了二百余合,不分胜负。两下鸣金,各回营寨。自此两人直杀了半月,不肯住手,此话不表。
再说南阳伍云召,一日同众将上城观看,见城外隋兵十分凶勇,云梯火炮弓箭,纷纷打上城来,喊声不绝,炮响连天,把城池围得铁桶相似。云召看了,无计可施,想此城池,料难保守,只得返下城来,回至私衙。夫人问道:“相公,大事如何?”云召道:“嗳!夫人,不好了!隋兵四门围住,下官前日差焦芳往沱罗寨,请兄弟伍天锡来助,不料一去二月,并无音信。如今城中少粮,又无救兵,如何是好?”夫人道:“为今之计,相公主意若何?”云召低头一想,长叹道:“夫人!我有三件事放心不下。”夫人道:“是那三件事不能放心?”云召道:“第一件,父仇未报;第二件,夫人年轻,行路小便;第三件,孩儿年幼,无人抚养。为这三件,实难放心。”夫人道:“要报父母之仇,那里顾得许多?”
正谈论间,忽听炮响连天,喊声震地,军士报进道:“老爷,不好了!那宇文成都已打破西城了!”云召面皮失色,吩咐军士再去打听,就叫:“夫人呵!事急矣!快些上马。待下官保你杀出重围,逃往别处,再图报仇。夫人意下如何?”夫人道:“言之有理。你抱了孩儿,待妾往里面收拾,同相公去便了。”就将孩儿递与云召,往内去收拾,谁知一去竟不出来。云召走进一看,并不见夫人影子,连叫数声,又不答立。忽听得井中咚咚响,云召向井一看,说声:“不好了!一定夫人投井死了!”只见井中水面上有一双小脚二蹬,一连几个小泡,不见了。云召扳井大哭道:“夫人呀!你因家亡,投井身死,深为可怜。”哭叫了几声,将井边一堵花墙推倒,掩了那井,忙走出来,把战袍解开,将孩儿放在怀中,便把袍带收紧了,又到井边跪下道:“夫人,你阴魂保佑孩儿,下官去了!”拜了几拜,就走出堂来。
只见众将大叫:“主帅,怎么处?”云召吩咐伍保,汝往西城挡住宇文成都。伍保得令,手拿二百四十斤一对铁锤,竟走西城,只见数万人马,拥入城来,伍保把铁锤乱打,那伍保只有膂力,不会武艺,见人也是一锤,见马也是一锤。一路把锤打去,只见人亡马倒,无人可敌。忙报宇文成都,飞马进前,正遇伍保。伍保拿了大铁锤劈面打来,宇文成都把流金铛一迎,这铁锤倒打转来,把伍保的头打碎了,身子望后跌倒,成都令军士将伍保斩首号令。
那伍云召杀出南门,被临潼关总兵尚师徒拦住,云召无心恋战,提枪撞阵而走。尚师徒拍马道赶道:“反臣那里走?”照背后一枪刺来,云召回马,也是一枪刺去。大战八九合,尚师徒那里战得过,竟败下来。云召不追,竟回马往前而走,那尚师徒又赶上来。这伍云召的马,是追风千里马,尚师徒如何就追得上?原来尚师徒的马,是龙驹马,名曰呼雷豹,其走如飞,更快于千里马。若有人交战不过,那马头上有一宗黄毛,用手将毛一提,那马大叫一声,别马听了,就惊得尿屁直流,坐上将军就颠下来,性命不保。就是尚师徒那枝枪,名曰提炉枪,也好不厉害,若撞着身上,见血就不活了。云召见尚师徒追来,走避不脱,只得复又回马再战十余合。尚师徒到底战不过,只得将马头上把这宗毛一拔,那呼雷豹嘶叫一声,口中吐出一阵黑烟。只见云召坐的追风马,也是一叫,倒退了十余步,便屁股一蹲,尿屁直流,几乎把云召跌下马来。云召心慌,将手中枪往地上一拄,连打几个旺壮,那马就立定了。尚师徒见他不曾跌下,又把马头上的毛一拔,那马又嘶叫起来,口中又吐出一口黑烟,往云召的马一喷,那追风马惊跳起来,把头一登,前蹄一仰,后蹄一蹲,把云召从马上翻跌下来。
尚师徒把枪刺来,只见前面一个人,头戴毡帽,身穿青衫,面如黑漆,眼似铜铃,一部胡须,手执青龙偃月刀,照尚师徒劈面砍来。尚师徒大惊,说道:“不好了!周仓来了!”回马就走。那黑面大汉要赶去,云召大唤道:“好汉,不要赶了。”那人听得,回身转来,放下大刀,望云召便拜。云召答礼,便问姓名。那人道:“恩公听禀,小人姓朱名灿,住居南庄。我哥哥犯事在狱,多蒙老爷释放,此恩未报。小人方才在山打柴,见老爷与尚师徒交战,小人正要相助,因手无寸铁,只得到关王庙中,借周将军手中执的这把大刀来用用。”云召喜道:“关王庙在那里?”朱灿道:“在前面。”云召道:“快同我前去。”朱灿道:“当得。”就引云召来到庙中。云召向关王下拜,祝道:“先朝忠义圣神,保佑弟子无灾无难。伍云召前往河北,借兵复仇,回来重修庙字,再塑金身。”
况罢,对朱灿道:“恩人,我有一言相告,未知肯容纳否?”朱灿道:“有何见谕,无不允从。”云召便把袍带解开,胸前取出公子,放在地下,说道:“恩人,我有大仇在身,此去前往河北,存亡未卜。伍氏只有这点骨血,今交托恩人抚养,以存伍氏一脉,恩德无穷。倘有不测,各从天命。”便跪下道:“恩人,念此子无母之儿,寄托照管。”朱灿也跪下道:“恩公请起,承蒙见托公子,小人理当抚养。”就把公子抱过,问道:“公子叫什么名字?后来好相认。”云召道:“今日登山,在庙内寄子,名字就叫伍登吧。”
二人庙中分别,朱灿将刀仍放在周将军手内,将公子抱出庙门,说道:“老爷前途保重,小人要去了,后会有期。”云召道:“恩人请便。”言讫,流泪而去。未知云召此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尚书
- 左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通
- 传习录
- 弟子规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朝野佥载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