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尉迟恭脱祸归农 刘黑闼兴兵犯阙
尉迟恭脱祸归农 刘黑闼兴兵犯阙
当下尉迟恭大叫:“呵呀,好厉害呵!”元吉吩咐左右再扯,一连扯了十五六扯,连皮带肉去了十五六块。那尉迟恭喊叫不休,犹如杀猪的一般,只说:“呵唷,痛死我也!”元吉骂道:“你这贼,昨日威风,如今安在?我的伏辩,那里去了?快快说来!”尉迟恭被他摆布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说道:“呵唷,王爷饶命呀!那一张伏辩,昨夜酒醉。想是失脱了,不知去向。叫我那里有伏辩还你?”
元吉大怒,正要拷问,忽见外边来报说,兵部尚书刘文静,有机密事求见王爷。二王听见说有机密事,只得走出外厅相见。刘文静行礼毕,二王问道:“先生有何事见教?”刘文静道:“臣因尉迟恭的夫人黑氏、白氏,来到臣府,他们说:‘昨日在前途相等,不见丈夫回去,无处寻访。却有一张纸,说是千岁爷的伏辩,要去见驾,将来问臣。’臣一闻此言,弄出来,非同小可,特来告知千岁。”二王大惊道:“如今怎么样?”文静道:“此事不是当耍,依臣愚见,必须寻出尉迟恭来还他,便讨了伏辩才好。不然,那黑白二氏去见驾起来,万岁一知,千岁爷就不当稳便了,臣去了。”
说罢转身就走。二王忙扯住道:“此事欲烦先生与孤商量。”文静道:“此事如何商量?只要寻得尉迟恭还他,自然不怕他不还这张伏辩。如今尉迟恭不知那里去了,有什么商量?”建成道:“尉迟恭在孤府中,如今还他。但一纸伏辩,要先生身上还我。”刘文静道:“实不相瞒,臣已骗他的一纸伏辩在此。若有尉迟恭,方好送还,不然,臣反受黑白二氏之累了。”建成就令放了尉迟恭出来,只见尉迟恭满身是血,只把头摇道:“呵唷,死也!死也!”竟往外边去了。文静就取出伏辩,送还道:“方才若没有臣,二位千岁几乎弄出事来,如今还了此纸,可放心无事了。”说罢,起身而去。看官,那刘文静这纸伏辩,从何得来?皆因徐茂公躲在他府上,算定阴阳,差人到天牢,同秦王取了此伏辩。故设此计,救了尉迟恭出来,这些闲话不表。
且说尉迟恭得放,好似鳌鱼脱却金钩钓,慌忙奔出城来,一路寻赶家眷,却好黑白二氏正在前途相等,夫妻遇见,说明此事。黑白二夫人倒吓得魂飞魄散,道:“幸亏吉人天相,逢凶化吉。不然,几乎不能会面。”尉迟恭叹道:“俺自投唐以来,指望他封妻荫子,如今反受这样苦楚,倒不如守业终身,做个田舍郎便好。”夫妻三人在路晓行夜宿,非止一日。及回到山后麻衣县致农庄上,寻到家内,方知几遭兵乱,妻子不知去向,田产皆化乌有。尉迟恭叹息了一回,只得重整田园,耕种为活,与乡民饮酒快乐,不表。
再说建成、元吉将秦王这些将官,算计开去,又常常使人进牢,欲害秦王。谁想秦王有徐茂公不时调护,使刘文静刻刻提防,照管得紧,因此下手不得。二王大怒,欲害文静,无奈兵权在他手内,害他不得,只得丢手。
不想唐朝骨肉自相伤残的消息,传到明州刘黑闼那里。那刘黑闼是夏明王窦建德的元帅,因建德被害,国中无主,众将推刘黑闼为主,称后汉王,这日闻报大喜,叫一声:“唐童,孤只道你一班强盗,永远横行天下,不料也有走散的时节!这时若不与孤主公报仇,更待何时?”遂带了元帅苏定方,点兵十万,望陕西长安进发。行到鱼鳞关,离城十瑞安营,刘黑闼令元帅苏定方前去抢关。定方得令,提枪上马,领兵到城下,大叫:“城上军士,快叫守城将官,速速投降,万事全休。若道一个不字,立即屠城,那时悔之晚矣!”守城军士报进帅府,说:“明州刘黑闼领兵来,与窦建德报仇,有将在城下讨战,请令定夺。”
那守关将军,就是王九龙,他和兄弟王九虎,原系山东人氏,后在日本的通事。那日助秦叔宝灭了鳌鱼太子,降顺唐朝,高祖封他做了鱼鳞关总兵之职。当下王九龙闻报,便问:“众将,谁敢前去会战?”有兄弟王九虎应声道:“小弟愿往。”遂提枪上马,出了城门,来至阵前,就问来将何名?苏定方道:“俺乃明州后汉王驾前大元帅苏定方便是。你是何人?”王九虎道:“原来你就是苏定方,我看你前在洛阳,夜劫唐营,后来不见了。只道是砍死,原来是怕死逃走,今日又来送死么?你要问俺的名字,俺乃鱼鳞关总兵大元帅麾下,正印先锋,二老爷王九虎是也。”苏定方道:“原来是你,俺闻你与秦琼谋杀鳌鱼太子背义投唐。谅你本事,非我对手,好好献关,饶你狗命!”九虎大怒,举枪刺来,定方把枪相迎,大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败。定方心生一计,回马就走,九虎随后追来。定方放下枪,取出弓箭射去,正中九虎前心,跌下马来。定方下马,斩了首级,得胜回营,将首级号令营门。那败兵飞报入城说:“不好了!二老爷阵亡,首级号令营门了!”王九龙大惊,吩咐闭城坚守,遂差官上本往长安,见高祖告急求救。未知高祖所遣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