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价
优点
《十六国春秋》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主纪改名为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之体例,不采用汉民族之贵中华而贱夷狄观念。又有序例、表、赞,体例完备。
《十六国春秋》历史地位很高,后来的魏收编写《魏书》,唐朝时编修《晋书》,都将此书作为重要参考资料。不过到北宋时已经残缺得只剩二十多卷。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时曾引用过,但已非全貌。
缺点
《十六国春秋》最大缺点是记时有误、人物混淆,多有违谬,如天兴二年,姚兴改号鸿始,而鸿以为改在元年;明元永兴二年,慕容超禽于广固,鸿又以为在元年;太常二年,姚泓败于长安,而鸿亦以为灭在元年。如此之失,多不考正。
个人点评
刘知几评价,考核众家,辨其异同,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都谓之《十六国春秋》,……由是伪史宣布,大行于时。唐初修《晋书》大量采录《十六国春秋》的本文。
赵翼称唐修《晋书·载记》,尤简而不陋,详而不芜,视《十六国春秋》不可同日语也。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载记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