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夏录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朔方人,匈奴左贤王去卑之后,刘元海之族也。曾祖名武,前赵嘉平中,以宗室封楼烦公,拜安北将军,丁零中郎将。祖父豹子,后赵建武中,拜平北将军、左贤王。父卫辰,苻坚以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虏,屯于代来城。因秦末兵乱,遂有朔方之地,控弦之士三万八千。姚苌拜辰大将军、河西王、大单于。魏师来伐,辰遣子力俟提率骑二万拒战河东,为魏所败,遂乘胜济河,攻克钱来,执辰杀之。勃勃,辰第三子,奔秦高平公没奕干,奕干妻之以女。姚兴以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镇朔方。时河西鲜卑杜仑献马八千匹于秦,济河至大城,勃勃留之,召其众二万袭杀高平公没奕干而并其众,众至数万,自称天王大单于。大赦,改弘始十年为龙升元年,置百官。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僭称大厦。以大兄右地代为丞相,代公,发岭北民夷十万,于朔方黑渠之界,营起京城。大赦,改龙升七年为凤翔元年。令曰:“朕之皇祖,北迁幽朔,改姓姒氏,后从母为刘氏。从母姓,非礼也。古之氏族无常,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支庶非正统者,以铁伐为氏。庶朕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伐人。二年,立夫人梁氏为后,立子璝为太子。四年九月,刘裕灭秦人于长安。十二月,裕留子义真镇长安而还。勃大悦,遂图进取之计,遣太子璝率骑二万南伐长安。五年,义真遗龙骧将军沈田子率众逆战,璝击败之,退屯刘回堡。八月,勃勃进据咸阳,刘裕大惧,乃召义真东镇洛阳,勃勃入长安。
正月,群臣劝勃勃称皇帝。三月筑坛于霸上,即皇帝位,大赦,改凤翔六年为昌武元年。冬十月以太子璝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镇长安。十一月,勃勃还统万(统万,勃勃所都之城名也)。以宫殿大成,赦其境内殊死以下,改昌武二年为真兴元年,刻石都南,颂纪功德。四月,追尊父卫辰曰桓皇帝,庙号太祖,母苻氏为皇太后。祖父豹曰宣皇帝,曾祖武曰景皇帝,高祖训儿曰元皇帝。五月,雨鱼于统万。二年十月,起冲天台于统万年南山,欲登之以望长安。六年,勃勃将废太子璝为秦王,以酒泉公伦为太子。璝闻将废已,率众七万北伐伦,伦率骑三万拒之,战于平城为璝所败,伦死之。太原公昌率骑一万袭杀璝,率众八万五千归于统万。勃大悦,立昌为太子。七月,勃勃寝疾甚,辇升永安殿,召群臣嘱以后事,薨于永安殿,年四十五。谥武烈皇帝,葬嘉平陵,庙号世祖。
赫连昌
赫连昌一名折,勃勃之第三子。身长八尺,魁岸美姿貌。勃勃薨,即位于永安台,大赦,改真兴七年为永光元年。七月,杏城刘睹川有青石大如马头,浮在水上,逆流而行,人见而送之。十月,魏乘虚来伐。三年五月,战于黑渠,为魏所败。昌与数千骑奔还,魏追骑亦至,昌留河内公费连乌提守高平徙诸城民七万户于安定以都之。四年二月,魏军至安定,攻城。三月,城溃,昌奔秦州,魏东平公鹅青追擒之,送于魏。魏封昌秦王,尚始平公主,为魏所杀。
赫连定
赫连定,勃勃第五子。凤翔二年,封平原公,雍州牧,镇长安,率众赴安定,进封平原王、大将军、领司徒。昌为魏所擒,定遂率遗众数万,据平谅,僭称皇帝,大赦,改承光四年为胜光元年。进征南大将军白兰王吐谷浑莫贵为开府仪同三司、河南王。十月,畋于阴盘,登苛蓝山而望统万城,泣曰:“先帝以朕承大业者,岂有今日乎。使天假朕年,当与诸卿建王季之业。”既而有狐群百数鸣于定傍,令射之,无所获,定恶之。曰:“此大不善,咄咄天道,复何言哉。”三年,秋,魏军来袭。十月,克安定,进攻平原。十一月,定遂掠民五万户,西奔上邽。四年,河南王莫贵因戎狄之众,东面以争天下。魏遣益州剌史没利延、宁州剌史拾虎率骑三万来伐,遂擒定,送于魏。
勃勃初号龙升元年,岁在丁未,至是,岁在辛未,二十五年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