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豳风·九罭
【原文】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注释】
细眼渔网去捕捞,鳟鱼鲂鱼都打到。路上遇见官老爷,锦绣礼服真美妙。
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大雁高飞沿河岸,老爷去了不回还,留您在此住两晚。
把您礼服保留啊,我的老爷别走啊,不要让我悲愁啊!
【译文】
⑴九罭(yù):网眼较小的渔网。九,虚数,表示网眼很多。
⑵鳟鲂:鱼的两个种类,肉皆鲜美。
⑶觏(gòu):碰见。
⑷衮(gǔn):古时礼服,一般为君主或高级官员所穿。
⑸遵渚:遵,沿着;渚,沙洲。
⑹女(rǔ):汝。你。信处:再住一夜称信;处,住宿。
⑺陆:水边的陆地。
⑻信宿:同“信处”,住两夜。
⑼是以:因此。有:持有、留下。
⑽无以:不要让。
【赏析】
《九罭》一诗,解说纷繁。有人认为,《九罭》是《伐柯》姐妹篇,都是赞美周公的;《毛诗序》云:“《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朱熹《诗集传》云:“此亦周公居东之时,东人喜得见之。”这都是推测之辞。因为根据诗的文本,并不能落实到时、地、人,所以指实本事并不能令人信服。细味诗意,当如闻一多《风诗类钞》所说“这是燕饮时主人所赋留客的诗”。
留什么客:“衮衣绣裳”,穿着华丽礼服的大官。衮衣,在周代是君王或上公才能穿的礼服,后来也泛指高级官员的礼服了。诗的作者地位比较低,遇到高级官员来访,十分高兴,打鱼设宴招待,请这位高级官员多住几天,好好玩一玩,更多聚谈。周代风习,宴会上主人客人都唱歌表情述怀,《九罭》大概是主人宴请高级官员宴会上唱的歌。
这首歌并不难理解,它基本上顺时间之序进行叙述。第一章的写法,是先果后因。“九罭之鱼,鳟鲂。”急急忙忙拿了细网眼的渔网去捕美味的鳟鱼、鲂鱼,是因为“我觏之子,衮衣绣裳”,那位穿着礼服的高级官员来了。用细眼网捕鱼,志在必得,大小鱼不漏网。只点明“鳟鲂”,专取美味,不顾其余。一开始就把主人殷勤、诚恳待客的心情诉说出来了。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上是语义反覆。鸿雁留宿沙洲水边,第二天就飞走了,不会在原地住两夜的。诗人用这个自然现象,比喻那位因公出差到此的高级官员:在此地住一晚,明天就要走了。但是,人不能与鸿雁相同。难得一聚,不必匆匆而别。“於女信处”、“於女信宿”,意思是:请您再住一晚吧!挽留的诚意与巧妙的比喻结合,情见乎辞。
最后一章直抒胸臆。“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两句,用当时下层官员、百姓挽留高级官员的方式:把高级官员的礼服留下来,表达诚恳的挽留。这种风习,到后代演变成“留靴”:硬把离任官员的靴子留下,表示实在不愿让他离去。当然,一旦成习俗,真情实意便减弱,甚至只成为一种形式了。最后一句“无使我心悲兮!”正面点出全诗感情核心:因高级官员离去而悲伤。至此,感情的积累到了坦率暴露的结局,这是前面捕鱼、以雁喻人、多住一晚等活动中流贯感情的积聚,到最后总爆发。由于这个感情总爆发,使读者回顾上文的言行,更感挽留客人的心情诚恳真实,并非虚饰之词。结构安排的层层推进,按时序的叙述,使这首诗取得较强烈的抒情效果。陈震《毛诗识小录》评曰:“方说我觏,旋说公归,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心情摇荡,笔力跳脱”“喜惧交并之心,夭矫独出之笔,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几于不可迹求。”牛运震《诗志》评曰:“‘是以’二字,紧承‘信处’、‘信宿’,老横之极,一气卷下,却自曲折缠绵。”对此诗的章法、句法、字法可谓深有会心。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帝范
- 潜夫论
- 素书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宝传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