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考证
两书作者是否为同一人有待详考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石兴邦研究员认为,张联甲先生孜孜不倦地博览古代军事典籍,潜心书理,研究而编撰的14万余言的大型兵书《秘本兵法》,为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像其中重要部分的六六行·三十六计,较之《三十六计》,其内容要丰富得多。
至于张本与流行本的关系,即它们是否出自于张联甲之手,有关专家认为尚需进一步考证。
经西安陆军学院朱宝庆教授等专家初步研究认为,《秘本兵法》中的六六行·三十六计,与流行本《三十六计》不是残本与原本的问题,而是出自同一手笔、同一构思和同一文风;张本的写作虽晚于流行本,但在流行本的基础上改写的可能性又不大。
不少古代兵法研究专家一致认为:一、从内容上看,流行本过于简约,像是一个写作提纲,而张本内容完整、语言生动,使流行本得到了重要补充。例如以逸待劳一节,流行本只有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11个字;张本则为困敌之势,势不以战。守险保势,势以待变。损上益下,其道上行,损益盈虚,与对偕行。这一阐解,使以逸待劳之计的计理更为明确。二、张本的体系结构更为合理、更趋成熟。三、张本的引述中涉及到部分失传兵书的大量资料,,对研究古代兵书的源流当有参考价值,其学术成就不可低估。
多年来,张敬轩对其父的《秘本兵法》进行了整理、释注工作。一年前,他与5位专家校理出了《六六行·三十六计》,准备先行出版,但不少出版社对其并不感兴趣,有的答应以千字付给15元的报酬答应出版,最后张敬轩决定自费出版。预计今年8月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闻讯后,主动接洽,愿以每本3000元的价格购《六六行·三十六计》影印本100册。为了表示诚意,他们先付给了张敬轩10万元的订金。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