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真宗末年
真宗末年属疾,每视朝不多语言,命令间或不能周审,前辈杂传记多以为权臣矫制,而非也。钱文僖在翰林,有天禧四年《笔录》,纪逐日琐细家事,及一时奏对,并他所闻之语,今略载于此。寇莱公罢相之夕,钱公当制,上问:“与何官得?”钱奏云:“王钦若近出,除太子太保。”上曰:“近上是甚?”云:“太子太傅。”上曰:“与太子太傅。”又云:“更与一优礼。”钱奏但请封国公而已。时枢密有五员,而中书只参政李迪一人,后月余,召学士杨大年,宣云:“冯拯与吏书,李迪与吏侍。”更无他言。杨奏:“若只转官,合中书命词,唯枢密使、平章事,却学士院降制。”上云:“与枢密使、平章事。”杨亦忧虑,而不复审,退而草制,以迪为吏部侍郎、集贤相,拯为枢密相。又四日,召知制诰晏殊,殊退,乃召钱。上问:“冯拯如何商量?”钱奏:“外论甚美,只为密院却有三员正使,三员副使,中书依旧一员,以此外人疑讶。”上云:“如何安排?”钱奏:“若却令拯入中书,即是彰昨来错误,但于曹利用、丁谓中选一人过中书,即并不妨事。”上曰:“谁得?”钱奏:“丁谓是文官,合入中书。”上云:“入中书。”遂奏授同平章事。又奏兼玉清宫使,又奏兼昭文国史。又乞加曹利用平章事。上云:“与平章事。”
真宗末年接连有病,每逢上朝不多说话,所下命令间或不能周密,前辈人的笔记杂传多认为是专权大臣假传圣旨,其实不是。钱惟僖(谥文值)在翰林院学士任上,有天禧(真宗年号)四年《 笔录》 一部,按日记载琐碎细小的家事和奏答皇上的话,还有他听到的话,现大概记一些在这里。寇准罢相那天晚上.钱公值班起草制书(皇帝的诏令)。皇上问:“给寇准代么官合适?”钱回答说:“王钦若最近罢相出去,授与太子太保。”皇上说:“再高点儿是什么”回说;“太子太傅。”皇上说:“给寇准太子太傅。”又说:‘再给一什么良好的待遇。”钱回奏只请封他国公而已。当时枢密院有五个官员,而中书只有参政李迪一人,一个多月后,真宗召翰林学士杨大年,命令说:“冯拯与他吏部尚书,李迪给他吏部侍郎。”也没说别的话。杨回奏说:“如果只升官,应当是中书省起草制书, 枢声使、平章事的任命,才需要翰林学士院下达圣旨。”皇上说:“给他枢密使、平章事。”杨对皇上的御旨十分忧虑。皇上也不再审查,他只好退下来起草制书,任李迪为吏部侍郎兼集贤相(即集贤股大学士的简称),冯拯为枢密相(宰相兼枢密使)。又过了四天,皇上召见知制诰(即翰林学士,皆加知制谱官衔)晏殊,晏殊退下来,才召见钱。皇上问:“冯拯的事怎么商量的?”钱回说:“外面议论很好。只因为枢密院竟有三员正使,三员副使,中书(政事堂)依旧只有一员,因此外面的人感到怀疑惊讶。”皇上说:“那怎么安排?”钱回奏说:“如再叫冯拯入中书,就是明显表示原来错了。只在曹利用、丁谓两人中选一个过中书去,却不妨事。”皇上说:“谁可以?”钱回奏说:“丁谓是文官,应进入中书。”皇上说;“入中书。”钱就奏说应授同平章事,又奏说应兼玉清宫使,又奏兼昭文国史(馆)。又请求加曹利用平章事。皇上说:“给平章事。”
按此际大除拜,本真宗启其端,至于移改曲折,则其柄乃系词臣,可以舞文容奸,不之觉也。寇公免相四十日,周怀政之事方作,温公《纪闻》,苏子由《龙川志》、范蜀公《东斋记事》,皆误以为因怀政而罢,非也。予尝以钱《录》示李焘,焘采取之,又误以召晏公为寇罢之夕,亦非也。
按,这时的大授职、大拜相,本是真宗开的头,至于更改变动的曲折过程,则权柄在词臣手里,他们可以舞文弄奸,皇上和一般人都不会察觉的。寇准罢相四十天后,周怀政事件(周为真宗宦官,权力很大。真宗病时,他潜召杨崇勋、杨怀吉等密谋杀丁谓等人,立仁宗,以真宗为太上皇.为二扬告发、被处死。)才发生。温国公司马无的《 深水记闻》 ,苏子由(苏辙之字)的《 龙川志》 、范蜀公(范缜)的《 东斋记事》 都误以为寇准因周怀政的事情被罢相,是错误的。我曾把钱帷演的《 笔录》 给李寿看,他在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时采用了,却又误以为皇上召晏公那天为寇准罢相之日,也是不对的。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国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