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薛能诗
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不出,没而有怀。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然其语不过曰:“青苔浮落处,暮柳闲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又有《荔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西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然其语不过曰:“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又有《折杨柳》十首,叙曰:“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然其词不过曰:“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曰:“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曰:“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薛能是晚唐诗人,其诗的格调不高,可是却狂妄自大。他在《海棠诗序》中说:“蜀地的海棠有名声,而关于海棠的诗却没有名声。杜子美(杜甫)在蜀地的时候,没有即景的描写,死后为人怀念。上天赋予我诗才,使我不敢谦让,我想我的风雅之作也许可以在四川独领风骚。”然而,其《海棠诗》也不过是:“青苔浮落处,暮柳闲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他又有《荔枝诗序》说:“杜工部(杜甫)老来住在西蜀,不写关于荔枝的诗,难道是有意写作而没有顾得上吗?白尚书(白居易)曾经有过写荔枝的作品,格调过于迂腐,和没有诗并无两样。我就为此而写作,没有对不起也没有辜负荔枝,将来的写作者,把这首诗作为写荔枝的最早的作品,恐怕差不多了。”然而他的诗不过说:“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磋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又有《折杨柳》歌十首,诗序说:“这一曲调很流行,写作歌词的人很多。文人才子,各人卖弄自己的能耐,无人不说柳条像歌舞少女的腰肢,柳叶像少女的翠眉,千篇一律,都是陈词滥调。我专攻诗律,学有所成,不爱随波逐流,特爱标新立异,发誓要摆脱那些平庸之作的影响,虽然我不想标新立异,但那些真正理解我的诗作的人难道能舍弃我吗?”然而,他的《折杨柳》诗中的语句不就是:“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另外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说:“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己注释说:“刘禹锡、白居易二位尚书,曾经相继担任过苏州刺史一职,都作有《杨柳枝词》,社会上广为传唱,其中虽有奇句,但所用文字太冷僻,音律也不规范。”薛能就是这样说大话的,在他的眼里,只有杜甫还算可以,自刘禹锡、白居易以下,他根本就不屑一顾。今天咱们读一下刘禹锡、白居易的诗作,就会觉得薛能的狂妄自大是多么可笑。刘禹锡的诗写道:“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居易的诗写到:“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干条各自垂。”他们的诗的风流气概,薛能的诗怎么能相比呢?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