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狐突言词有味
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以十二月出师,衣之偏衣,佩之金玦。《左氏》载狐突所叹八十余言,而词义五转。其一曰:“时,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其二曰:“敬其事,则命以始。服其身,则衣之纯。用其衷,则佩之度。”其三曰:“今命以时卒,閟其事也。衣之癝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其四曰:“服以远之,时以閟之。”其五曰:“癝凉,冬杀,金寒,玦离。”其宛转有味,皆可咀嚼。《国语》亦多此体,有至六七转,然大抵缓而不切。
晋献公十七年让太子申生去讨伐东山的皋落氏,并命他十二月出兵,穿上左右不同颜色的衣服,佩带上镶金的玉佩,对于这件事《 左传》 上记载了狐突说的八十多个字的一段话,内容竟有五个层次的转折。第一层说:“时间是事情的征兆;衣服是身体的花纹;佩饰是内心的旗帜。”第二层说:“真正把拳情看得严肃重大,要命他在一年的开头行动;要想让他驯服,应穿纯色的衣服;用他的内心的忠诚,佩饰也应适度。”第三层说:“现在让他在年终出征,是想让他的事业就此终了;使穿杂色的衣服,是想让他远征,疲劳其身体;让他披带上镶金的玉佩,就是要舍弃他内心的忠诚。”第四层说:“让他穿混杂的服色表明要把他放逐的很远;让他出师的时间表明要让他就此完结。”第五层说:“杂色意味着凄凉;冬天意味着肃杀;金属意味着寒气,块佩意味着火一般的燥热。”《 国语》 中也有许多这种体式的文字,有的转折达到六七层意思,但是大多数都不是十分切紧内容。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史评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将苑
- 尉缭子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难经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