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鄱阳学
鄱阳学在城外东湖之北,相传以为范文正公作郡守时所创。予考国史,范公以景祐三年乙亥岁四月知饶州,四年十二月,诏自今须藩镇乃得立学,他州勿听。是月,范公移润州。《余襄公集》有《饶州新建州学记》,实起于庆历五年乙酉岁,其郡守曰都官员外郎张君,其略云:“先是郡先圣祠宫栋宇隳剥,前守亦尝相土,而未遑缔治,于是即其基于东湖之北偏而经营之。”浮梁人金君卿郎中作《郡学庄田记》云:“庆历四年春,诏郡国立学,时守都官副郎张侯谭始营之,明年学成。”与余公记合。范公在饶时,延君卿置馆舍,使公有意建学,记中岂无一言及之?盖是时公既为执政,去郡十年矣。所谓前守相土者不知为何人?
鄱阳学宫在城外东湖的北面,相传是范文正公(仲淹)当郡守时所创建的。我考察国史,范公在仁宗景佑三年乙亥岁(按三年为丙子,二年为乙亥)四月任饶州太守,四年十二月,诏书规定必须是藩镇才可以建立学宫,别的州不许建。当月,范公迁官润州(今江苏镇江市)。《 余襄公集》 有《 饶州新建州学记》 ,实是仁宗庆历五年乙酉岁建立,郡守是都官员外郎张君,大略说:“起初郡城里先圣祠宫,房屋毁坏,前郡守也曾察看过,还没有来得及修建,于是张君就用祠宫旧基,在东湖北边建起学宫。”浮梁县人金君卿郎中,作《 郡学庄田记》 说:“仁宗庆历四年春天,诏书命令郡国建立学宫,当时郡守都官副郎张君名谭的筹划,建立,第二年学宫建成。”和公所记的相同.范公在饶州时,请金君卿建立馆舍,如果范公有意建立学宫,记中哪能一句也不提呢 ?况且此时范公已入朝中掌管朝政,离开饶州十年了。所记前太守察看土地,不知道是什么人?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