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征类·卷三
◎梁相国解梦
梁文定公病笃,梦至一处,宫殿嵬峨,坐客皆非所认识者。公谈久,忽想吃烟,苦无火。或指一殿曰:“此中有火。”中坐神人招梁曰:“且缓吃烟,我有一对,君对之。”书“三代之英汝继泰”七字。梁惊而醒,召诸门生来视病,为解之,俱不能解。良久曰:“我不起矣。三者,三中堂宝也;英者,英中堂廉也;泰者,伍中堂弥泰也。三人官与我同,而俱死矣,我其继之乎?速办后事可也。”越三日而薨。
◎张文端应梦而生
佛家轮回之说,儒者所弗道,而转世托生之事,世常有之,昔人亦往往见之纪载,不得谓全属子虚。颐如韦皋为诸葛武侯后身、范淳父为邓仲华后身、苏文忠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史道邻为文信国后身,身异性存,尚称有理。至阮亭为高丽国王转世,已属不伦,而姚姬传先生《惜抱轩集》有《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识异》一诗,所谓“正似吾乡张太傅,再招东晋大将军”者,注称张文端太傅母,始梦有异人,自称王敦,至其家,生子名敦哥,数岁殒,母恸甚,梦异人复至,曰:“吾终为夫人子。”遂产文端,名之敦复。
及长,遂以为字。姚先生本笃信宋儒之学者,乃举此事,必非妄语。余尝见阮亭《居易录》,时称文端为梦敦,当时敦复外别有此字,其为应梦而生,益可信。夫文端为熙朝良佐,而敦则衰世乱臣,生平大相径庭,且相去千数百年,其一再托生,不知何意。又杭州钱昙如女史,母梦年羹尧而生,易兜鍪而巾帼,更不可解。颇疑轮回之中,别有宿缘牵合,异气感召,种种不一。至如阿文成公,自知前身为塞外喇嘛,因小沙弥犯律,嗔心动而入世,佛家谓之堕落。德清蔡谷山学士,自知前生为黑桥老妪,以善果转男,此又各自一种。知其有如是种种,则此事虽奇,而实未足奇也。
◎姚端恪遇剑仙
清初,桐城姚端恪公为司寇时,有山西某以谋杀案将定罪。某以十万金,赂公介弟文燕求宽,文燕惮公方正,不敢向公言,竟私取之。一夕,公于灯下判案,忽梁上君子持匕首下,公问:“汝刺客耶,来何为?”曰:“为山西某来。”公曰:“某法不当宽。如欲宽某,则国法大坏,我无颜立于朝矣,不如死。”指其颈曰:“取。”客曰:“公不可,何为公弟受金?”曰:“我不知。”曰:“某亦料公之不知也。”腾身而出,但闻屋瓦上如风扫叶之声。
时文燕方出京,赴知州任,公急遣人告之,到德州,已丧首于车中矣。据家人云:“主人在店早饭毕,上车行数里,忽大呼好冷风,我辈急送绵衣往视,头不见,但见血淋漓而已。”端恪题刑部白云亭云:“常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黎襄勤病中异梦
河帅黎襄勤公,治河十三年,安澜无事,虽由福命,然其生平清白乃心,吏民共悉。道光甲申春,薨于位。先于癸未冬,得梦甚异,有诗以纪。及卒时,坐而假寐,白气弥空,家无余财,众目所睹,咸以为公之清节,升天必矣。尝录其诗见示,序云:“道光三年,岁在癸未,嘉平月二十一日封篆之期,予方苦病,缠绕数月,夜卧多不成寐,但是夕忽睡著,梦帝锡予铜符篆文,如古钱形,长约三寸余,宽约二寸,梦中读之,不甚记忆,上有‘天雷’二字,下有‘不千金’三字,余字不甚了了。又似同节相孙制军阅视,不知主何凶吉,诗以记之:‘道光癸未冬,病魔苦为祟。痞块填胸膺,肠胃复泄痢。进食苦难销,夜卧多不寐。参术讫无灵,医工术徒试。嘉平廿一日,就枕忽酣睡。梦帝赍铜符,珍重拜恩赐。长方不数寸,古篆浑难识。上列天雷文,下有千金字。其余言尚多,模糊不记忆。既醒自寻思,苍苍是何意。或予河干走,尚有微劳勋。神人慰勉予,爱身无自弃。抑我禄命终,合作天雷使。君子安义命,达者一心志。坚定向道心,不以身死异。爰作五言诗,用纪侑来祀。’”
此事似涉奇幻,然古来名臣,没而成神,如寇莱公为阎浮王、韩魏公为紫府真人,见于载籍甚多,盖其心可与鬼神质,即其气自与天地通,非可以怪诞论也。
◎梁制府轶事
梁构亭制府,总督直隶。自言五岁时,有外祖母杨氏,无所依倚,就养女家,得奇疾,卧床能将缎被寸寸裂之,亦不知其指力之勇从何来也。一日,召梁太夫人曰:“外孙二官以后切不许其立床边,他浑身是火,近之将人炙痛。现在我跟前,某姑某舅,人虽物故,而与我有情,时来与我谈笑,一见二官到,无不爬墙升屋而逃者,使我心大不安。”
梁太夫人即手挥公出。公不敢再入,时于窗缝中窥探,杨已知觉,蹙额曰:“二官这小儿,又来作闹了,速赶他去。”如其言,杨始安寝。亡何,杨病重气绝矣,良久复苏,张目谓梁太夫人曰:“我魂灵要出去,汝家灶神、门神一齐拦住大门,说我不是梁氏之人,不许我出去,奈何?”梁太夫人曰:“当速请高僧来诵经,为母亲忏悔求请,何如?”杨曰:“不如仍教二官来,向二神一说,神必首肯也。”太夫人即率公往门灶前,代为通说。顷刻间,杨瞑目逝矣。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