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类·卷八
◎张南华吟诗
张南华詹事,近代谪仙也。天才敏捷,诗具宿慧,兴到成篇,脱口而出,妥帖停匀。尝试保和殿,未停午,众方执笔著想,闻有投卷者,众曰:“必南华也。”与泾南司寇同奏事乾清宫门下,泾南携一汉制玉羊,南华曰:“咏此可也。”即口吟四十字,语未毕,殿角湱然声震,众惊顾,乃四阉举一大冰,绳断冰堕地,碎且迸。南华曰:“咏此可乎?”即复吟四十字,众惊叹叫绝。
一日,午门送驾,馆阁诸公各喝一韵,应声立就,顷刻成数十首。喝韵诗,古人所未有也。南郊视坛,于斋宫补棕处候驾,因指棕字为韵,南华冲口吟数十韵,至“凤邸凝云物,霓帱属苑虹。山河扶栋宇,日月倚帘笼。天阙常依北,招摇渐指东”尤警绝,如河悬澜翻,不能自休。羽林期门之士,环绕耸听,诧为异人,会驾将至,始悚惕辍吟。噫!伎至此乎。南华少时,作回文赋八首,自然清丽,亦前人所无也。
◎高念东作诗
高念东少牢珩,爱严濑山水,忽得句云:“愿作杭严道。”生平遇宴饮赋诗,必择坐客一人代书,歌行近体,冲口而出,如宿构,执笔者几腕脱。阅一过,辄弃之,稿不存,渔洋所谓“咳唾珠玉,而用如泥沙”也。
◎马世俊时艺
马章民世俊,下第留京,落拓殊甚。以行卷谒芝麓司寇,司寇读至“而谓贤者为之乎题后后比,数亡主于马齿之前,遇兴王于牛口之下,河山方以贿终,而功名复以贿始,七十年以前之岁月已沦,七十年以后之星霜复变,少壮未闻谏书,而衰龄反同贩竖”云云。司寇泪涔涔堕曰:“季峤真才子也。”岁暮,赠炭金,章民得白金八百两。明年遂状元及第。贤哉司寇,非褊心者所能及也。
◎蒋山堂印侧刻诗
杭州蒋山堂,乾隆中高士也,初名泰,后更名仁(有太平之人小印)。隐居艮山门郭外,署所居曰:“吉罗庵”,破屋数椽,不蔽风雨。性迂僻,寡言笑。生平书最精,由米南宫上窥二王,参以孙过庭、颜平原、杨少师,遇兴到时,若以墨沈倾纸,不能辨字,人益重之。有某中丞乞书,坚不应,后某以贿败,咸服其高识。间作小诗,旁及篆刻,皆古雅。尝见其自制小印,朱文四,曰:“蒋山堂印”,印身高今尺一寸五分,正方七分,四侧镌细字皆满,而波磔剥漫,颇难识别,穷一日之目力始辨,所刻为七古两篇,后款云:“右《自鸣钟》、《苗刀》二诗,岁久遗忘,庚子冬月得之败簏,因刻于此,山堂蒋仁记。”
山堂摹印,笔力直追秦、汉,惜未可多见,诗亦不闻有传本。《自鸣钟》诗二十韵,有累句,且多脱字,故不录,亟存其《苗刀》一篇云:
“吾闻群苗喜儿以铁贺,铸为长刀百炼过。君之所佩毋乃是,当轩拔鞘寒生座。气于虹霓利削铁,柔可绕身刚不折。旁行结人头名(人头应是头人误倒,苗人称酋长曰头人),迎刃殷红绣膏血。忆昔古州犯顺年,太平宰相轻开边。侵凌讵识嗟无告,焚掠宁关性本然。此刀斩马称难敌,苗平乃被吾人得。请论改土与归流,始恶凶顽终恻惜。五尺銛锋久不砻,光芒中夜犹惊梦。蒯缑岂有珠玉装,夫君宝此知何用。君不闻,昨朝库车捷音至,西方万里销兵气。不逢不若无所试,君盍卖之买犊从农事。”
此诗词意激昂,笔力遒劲,直可摩唐宋作者之垒。宰相开边,应指鄂文端公平苗事;末云库车捷音,则作于乾隆十九年以后。戡定西域时,山堂尚在中年,故未尽忘世事也。
◎童二树画梅
童二树画梅,少粉本,时于月下濡翰,纵横欹侧,皆成妙画,故所绘无一复者。铅山蒋心余太史士铨,见童画梅,寄以诗云:“我不识君见君画,每对梅花身下拜。”幼时友人刘凤冈,梦童化为梅二树,因以为号。生平题画诗,往往奇验。尝元旦为周进士世绩题画,有“第一朝开第一花”之句,是年周发解。汤容胃有仆僮乞画藕,因题诗曰:“具此清净姿,何为乎泥中。”僮数日殇。
◎窦东皋为和珅书扇
秦少司寇瀛《小岘山人文集》中,《诸城窦公墓铭》后有少寇自记云:“公自浙江学政,以左都御史召还。一日,富阳董公手执公所书金字扇,大学士和珅见而语董公曰:‘写金字善用金,无如窦东皋者。’遂取一扇,属董公代乞公书。余适趋过,董公曰:‘秦君固善东皋先生者,盍属之。’因以属余。请于公,公书就,授余还之。书款称致斋相国,自称晚生某,盖遵旧例。致斋,珅号也。一日,和珅召见,出语余曰:‘子见东皋,告以有御制文,命其制序,散直后即来领。’是日,公随诣珅宅领归,撰序呈进。公没后,编修洪亮吉上书言事,以前在尚书房,尝被公指斥,附劾公交结和珅,书扇称师生,自称门生,其诬公实甚。此事关公大节,不可不辨。”云云。
◎纪文达生平不著书
纪文达平生未尝著书,间为人作序、记、碑、表之属,亦随即弃掷,未尝存稿。或以为言,公曰:“吾自校理秘书,纵观古今著述,知作者固已大备,后之人竭其心思才力,要不出古人之范围。其自谓过之者,皆不如量之甚者也。”我辈薄植,偶作一二短篇杂说,辄姁姁姝姝,有亟于表衤暴之心,读此能不颜厚。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