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类·卷一
◎朱文正
朱文正公讳珪,大兴人,年八岁即操觚为文,文体倔聱苍古,与兄竹君学士筠齐名。年十九登进士,为乾隆戊辰科。时大雨连绵三日,盖即为公霖雨兆也。纯皇帝深重其品,刘文正公复荐于朝曰:“北直之士,多椎鲁少文,而珪、筠兄弟与纪昀、翁文纲等,皆学问渊博,实应昌期而生者。”上曰:“纪、翁文士,未足与数,朱珪不惟文好,品亦端方。”数年,外擢山西布政使。时抚军为黄检,文襄公之孙也,少年纨绔,贪黩骄奢,公时匡正之。黄以公为腐儒不足与谈,因劾公为迂滞,纯皇帝优容之,改公以学士,入直上书房。
时为甲午春季,盖已为豫教今上计,公欣然就职,日导上以今古嘉猷。侍讲幄十年余,无一时趋之语,今上甚重之。后以孙文靖公荐,纯皇帝曰:“联故知朱珪通晓吏治事。”遂授安徽巡抚。公以清介持躬,自俸廉外毫不沾取。余业师吴修圃,为公所取士,尝谒见公,时夏日酷热,公饲吴以瓜,亦必计价付县隶,其不苟也如此。公经学纯粹,爱惜人才,所保荐如荆道乾、王秉韬等,其后皆为名臣。掌己未、乙丑二春闱,所取张惠言、鲍桂星、陈超曾、汤金钊、孙原湘、孙尔准、谢崧等,皆一时知名士。尝于闱中子夜,搜得吴山尊鼒卷,再三咏读,大呼曰:“山尊在此!”因披衣叩阮中丞元扉,命其秉烛批点,曰:“其佳处在某处,老夫眼方倦,不能执笔,君可代为之书,此吴山尊文也。”
榜发果然,其赏鉴也若此。故其薨日,上甚震悼,亲临奠醊,世共惜之,以为刘文正后一人而已。然性纯厚,易为人欺诈。贪吏某知公嗜好,故为衣服蓝缕状以谒公,竟日皆谈安贫之论,公深信之。其人以罪遣戍,及赦归,公掌铨日,力为超雪,欲复其官。彭文勤公元瑞言其贪状,公艴然曰:“若其人者,可谓忠于朝、友于家,为今世之闵颜,安可辱之以贪名也。”又取文尚引据经典,士多为盗袭獭祭之学,文风为之一变。素嗜许氏《说文》,所著诗文皆用古法书之,使人不复辨识。晚年酷嗜仙佛,尝持斋茹素,学导引长生之术,以致疽发于背。时对空设位,谈笑酬倡,作诡诞不经之语,有李邺侯之风。余尝与共宿郊坛,时鲍双五病剧,余向公惋惜,公岸然曰:“彼禄命方长,安得骤死?”若实有先知者,然双五果病愈,致位通显,则公之仙伎,亦未易窥测也。
◎孙文定
孙文定公嘉淦,字懿斋,太原县人。公父以侠闻,杀人,公年十七,与其兄日行三百里,出奇计脱父于狱。中康熙癸巳进士。雍正元年,公以检讨上封事三,曰:“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宪皇帝壮之,立召对,授国子监司业,累迁吏部侍郎,仍兼祭酒事。荐教习某,宪皇帝不用,公争益坚,上掷笔与之曰:“汝书保状来!”公持笔欲下,大学士某呵之曰:“汝敢动上笔耶!”公方悟,捧笔叩头。上大怒,反缚置狱,拟斩。已而谓大学士曰:“孙嘉淦大戆,然不爱钱,可银库行走。”公出狱,不抵家。迳趋库所。果毅亲王疑公故大臣,黜必慊于怀,不屑会计事,又闻蜚言,谓公沽名,收银有缩无盈,乃出不意,突至库视公。公方持衡伛偻称量,与吏卒杂坐,劳劳均共,问所收银有不足乎,公曰:“某所收别置一所,请覆之。”王辜榷良久,无丝毫盈绌,如衡而止。王大奇之,即为转奏。
◎方灵皋
方灵皋先生受世宗知,以罪累而致卿贰。性刚戆,遇事辄争。尝与履恭王同判礼部事,王有所过当,公辄怒拂袖而争。王曰:“秃老子敢若尔!”公曰:“王言如马勃味。”王大怒,入奏,上两罢之。公往谒查相国,其仆恃相公势不时禀,公大怒曰:“狗子敢尔!”以杖叩其头,血涔涔下,其仆狂走告相公,相公迎见,公云:“君为天子辅臣,理宜谦冲恭敬,款待下僚,岂可纵豪仆以忤天子卿贰?公误多矣。”
卒怫然去,查长揖谢之,乃已。后复至查邸,其仆望之走曰:“舞杖老翁又来矣。”其惮公若此。公立朝甫一载,政事多有匡裨,尝密荐来相公保、魏尚书廷珍、方敏悫公观承、顾河帅琮、方中丞世俊于朝,后皆卒为名臣,而世人皆以文士待公,初不知其直鲠,故表出之。
◎方侍郎勉李文贞
李文贞公光地,以直抚入相,桐城方侍郎苞叩之曰:“自入国朝,以科目跻兹位者凡几?”公曰:“屈指得五十余人。”侍郎曰:“甫六十年而已得五十余人,则不足重也明矣。望公更求其可重者。”以文贞名儒名相,媲迹皋夔,侍郎犹勉之如此,后之人傥经纶理学,不逮文贞万万者,复以谀言日至,谠论无闻,或纯任权术,或曲谨小廉,依恃宽大,自命贤相,恐鼎折覆餗之讥,不待终日矣。可不危与!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