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略类·卷三
◎阿文成将略
阿文成公立功绝域,将材相业冠绝一朝。相传公在行营,每军务倥偬,帐中独坐饮酒、吸淡巴菰,秉烛竟夜,或拍案大呼、或砉然长啸、拔剑起舞,则次日必有奇谋。尤善拔擢人材,每散僚卒伍,一二语即知其器识,辄登荐牍,故人乐为用。尝识兴奎于军校,奇其状貌,令攻某寨,即日授副将。海超勇权奇自负,同时无一当其意,独服公,驱使辱骂唯命;遇他帅,虽礼下之,不乐为用。文成洵神人哉!
◎阿文成在金川
阿文成公在金川时,曾被岳大将军参劾获咎。嗣文成总督云贵,岳适降补云南提督,心常惴惴。文成偶咏诗示岳云:“鸣镝一声山响答,长空飞鸟漫相疑。”岳始释然。
◎张总兵
张总兵芝元,川中人,少为小校,隶宋总兵元俊麾下。宋抚恤甚厚,公感其德。后宋公以枉获罪,傺而卒,其二子皆遣戍,公复随明参政亮征大金川。有番僧某为贼侦,凡军中事无不泄漏,公进言明将军曰:“军中机宜,动为贼觉,兵家大忌也。今番僧某受我封号,乃阴为贼谍,非剪除之则贼无灭日矣。”明公韪其言。会大风雪,乃命公率数十人,故为出差状,投宿寺中。公故通番语,自取囊中脯鮓,与僧僚煮酒痛饮,情甚欢洽,番僧皆醉饱眠去。公出寺聚柴焚之,风火酷烈,番僧辈皆爇死,贼谍乃断。后公屡立战功,洊至参将。丙申春,金川平,凯旋时公书宋总兵战状,抱一册哭陈军门。
阿文成公讯之,公曰:“非宋公芝元无以致此,敢不报其大德?况宋公所以获罪者,乃触怒阃帅,罗织其愆,天子不知其功也。故今陈其战绩,乞公转奏于朝,若犹以功微罪重,则赏罚出自朝廷,芝元心无憾矣。”文成公笑曰:“壮士也。”因代为奏闻,邀恩赦其子归,人皆以为宋公知人,公能报德云。辛亥冬,廓尔喀再乱,抢掳扎什伦布,公率数百孱卒转战山崖中。时大雪弥漫,山谷皆平,而公手挥大刀,指挥番卒,皆感激用命,卒御贼归巢。孙文靖公曰:“达赖喇嘛之杵,转不如张总阃之刀灵也。”时人传为笑谈。公以劳瘁卒,傅(福)文襄王奏于朝,上甚悼惜之。
◎杨胡子歌
成都杨忠武公遇春,嘉、道时名将也,以武举从征教匪起家,身经百战,无不克捷,官至提督,改文阶,为陕甘总督,晋封一等昭勇侯,予告,年逾八十而薨。临终自知死期,会四川总督同安苏公廷玉往访之,公出见,手交遗摺,托其代奏,时固无恙也。苏公不得已带之归,公即于夜间逝世,岂非生有自来者耶?仁和马秋药太常履泰,有《杨胡子歌》,人奇而诗亦甚奇,读之觉公之精神意气犹跃跃纸上也。
诗云:“贼怕杨胡子,贼怕胡子走脱趾,不怕白胡大尾羊(时有总兵姓羊),只怕黑胡杨难当。贼正苍黄疑未决,瞥见胡子掷身入,刀嫌太快矛太尖,只使一条铁马鞭,逢人挝人马挝马,血肉都成瓮中鮓。须臾将士风涌波,纵横步骑从一骡。贼忽乘高石如雨,胡子鞭已空中举。贼忽走险奔如蛇,胡于骡已横道遮。森森贼寨密排垒,胡子从外陷其内。重重贼队围如带,胡子从内溃其外。胡子鞭骡绕贼走,吞贼胸中已八九。瞋目一叱胡槎枒,贼皆仆地为虫沙。相传失路曾问贼,贼指间道教胡出。贼宁不怨胡子鞭,颇闻胡子为将贤。胡子待士如骨肉,蚁大功劳无不录。拔擢真能任鼓鼙,拊循含泪吮疮痍。噫嘻!贼中感服尚如此,岂有官军肯惜死?”写得生气勃勃,仿佛听鼓鼙之声,而思将帅之臣矣。然此诗作于嘉庆年间,犹未睹道光七年公征西域时之伟绩也。
◎鄂西林用人
鄂西林相公,节制滇南七载,一时智勇非常之士多出幕下。公尝命张制府广泗征花苗,开筵设乐,谈笑竟日,而不及用兵事。及薄暮,张不得已请公将略,公愀然曰:“老夫误用人矣。夫转运糗粮,备整甲仗,有不备者惟老夫是问。至于兵机难测,转瞬间已自变易,惟在为将临事处决,安有预定机谋而能胜人者哉?”张慑服其言。其他如哈军门元生、董将军芳,皆出其幕下,卒为一代名臣。此数人至其家,皆执洒扫贱役,而其家亦佣仆视之,如郭汾阳之于李西平、马北平也。
◎伊将军
伊将军勒图,少贫窭,几不能举餐。充侍卫,尝代人持豹尾枪,以食其赁赀,人争贱之。从征西域有功,阿文成公尝与论伊犁疆域,公言其要隘某某处,如聚米为山状。阿文成异其人,及归,即荐公代其任。公抚绝域,先后二十余年,驾驭得宜,抚恤番夷,辄以至诚怵其天良,番夷感激用命,外藩如安集延哈萨克等处,皆畏威怀德,至呼为父。
公性廉洁,馈羊至十数,即不收取,而赏赍倍优渥。又定开屯田、练士卒、犒夷众诸制,至今遵之。纯皇帝喜其守边宁谧,尝赐诗比之赵充国、班定远焉。后卒于任,番夷悲恸,至有剺面文身者。上悼惜之,封其子为一等伯以旌之。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