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德类·卷六
◎方恪敏之种德
方恪敏公观承,子襄勤公维甸,两世为尚书、直隶总督,皆有名绩。恪敏五十未有子,抚浙时使人于江宁买一女子,公女兄弟送至杭州,将筮日纳室中矣。公至女兄弟所,见诗册有故友名,询之,知此女携其祖父作也。公曰:“吾少时与此君联诗社,安得纳其孙女乎?”还其家,助资嫁之。公年六十一矣,吴太夫人旋生子,即襄勤也。
◎稽封翁
吾乡稽涤圃先生承志,尝为河东河道总督,父子两世奇遇。其封翁某,少无赖,置身赌博场,贫益甚,乃就食于叔父文敏公曾筠河东官署。文敏甚恶之,恐其滋事,训戒綦严,不许出署。
公抑郁无聊,遂逃出,充作河标兵,拔百夫长。后文敏薨,文恭公璜又邀圣眷最隆。乾隆三十四年,文恭奉命勘南河工程,时封翁正在标下,捧茶一杯,打跧以进,文恭为之起立,诸大吏皆见之,疑而不敢问也。至公事毕,有某公从容窃问,文恭答曰:“此余族兄也。”乃大惊。自此屡次拔擢,至瓜州守备,而涤圃亦中乡榜,历官至长芦都转运使,遂引族归。一日偶与如夫人戏曰:“吾不欲做显官耳。若出山,珊瑚顶、孔雀翎,有何难哉!”如夫人曰:“妾不敢信,主公若得赤顶翠翎,妾愿作绿珠、红拂,以事主公。”交相拍手,自此出山,已而果然。
◎季封翁
江阴季仙九尚书芝昌,以进士第三人及第,官至闽浙总督。哲嗣念贻,亦以进士入翰林,家门鼎盛。而其赠公则以知县遣戍新疆,卒于口外者也。初赠公官直隶巨鹿县知县,地方传言有教匪事,公方严拿,总督遽飞章入告。及上命重臣来查办,公业将首犯擒获,并搜得名册二本,细为访问,非青莲、白莲等比,不过以鬼神祸福,恐吓愚民,为敛钱计耳,并无谋叛情事。及阅名册,则绅衿富户,几居其半。公筹思数日,至郡见太守曰:“此等人名为教匪,实非教匪,而册内共有二千数百户,俱是良民,一时无知,惑于祸福之说,与之往还,册上即列其名,并非从之为匪者也。星使到时,若将名册上呈,势必将各户拿问,总得原情释放,而二千数百人家已破矣。”太守曰:“子将若何?”
对曰:“以某之愚,欲将名册焚之,只办为首者数人而已矣。”太守曰:“此举甚善,然子且获大咎,咎不止于褫职,盍再思之。”公曰:“某思之已熟,一己获罪而能保数千户无恙,亦何惮而不为?”太守曰:“子愿则好为之,毋令后人笑子拙也。”公还,即举名册投之火,合署人皆大惊,既已无可奈何。星使至,将首犯审明后,即饬取名册,公曰:“某已查明,所列之人俱系良民,留之恐拖累,已焚之矣。”
星使大怒,顾亦无可奈何,只据实严参。褫公职,发新疆效力赎罪,公怡然就道。人或怜之、或嗤之,然此数干户实良民,虽漏网,地方亦卒无事,而公竟殁于戍所。公殁后不十年,尚书即探花及第,孙曾鼎贵。噫!孰谓天道无知,而报施果不足凭耶?
◎红豆书庄
东吴惠氏红豆书庄,在苏城东南冷香溪之北。先是东禅寺有红豆树,相传白鸽禅师所种,老而朽,复萌新枝。周惕移一枝植阶前,生意郁然,因自号“红豆主人”。僧目存为绘红豆新居图,主人自题五绝句,又赋红豆词十首,属和者二百余家,过吴门必停舟瞻赏。传至子孙,数十年来铁干霜皮,遂有参天之势矣。惠氏三世研经,蔚然为东南耆硕,余事作诗,复风流照曜如此,洵令人追慕不置也。
◎传是楼
昆山徐健庵先生《宋元经解》之刻,实足津逮来贤、肇起熙朝朴学。其私家藏书曰“传是楼”,向不得其解,后阅汪钝翁《传是楼记》云:“先生召诸子登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汝曹哉!尝慨为人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歌舞、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娱乐也。吾方鉴此,则吾何以传汝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
◎郝善人
道光间蓟州郝氏七世同居,食指千计,男耕女织,家法严整。士子读书应考,入学中举人,不赴礼部试,恐入仕也。出游不得越二十里外,京外官奉使其地,咸主其家,备供顿,不纤悉累地方官吏。四民之往来,则具酒醴刍秣无虚日。其余睦姻任恤,事不胜书,人皆称“郝善人”云。穷乡编户,有此驯良孝友之家,贞不绝俗,善不近名,古来独行传中,实所罕觏。详列于此,俾采风者有述焉。
◎曾文正家书
曾文正公致其弟威毅伯书云:“闻林文忠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辈当以为法。”读此见文忠之清操,亦见文正兄弟之志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梁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奉天录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