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术类·卷五
◎安顿穷人
治国之道,第一要务在安顿穷人。昔陈文恭公宏谋抚吴,禁妇女入寺烧香,三春游屐寥寥,舆夫、舟子、肩挑之辈无以谋生,物议哗然,由是弛禁。胡公文伯为苏藩,禁开戏馆,怨声载道。金阊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酒馆凡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此原非犯法事,禁之何益于治?昔苏子瞻治杭,以工代赈,今则以风俗之所甚便,而阻之不得行,其害有不可言者。
由此推之,苏郡五方杂处,如寺院、戏馆、游船、青楼、蟋蟀、鹌鹑等局,皆穷人之大养济院,一旦令其改业,则必至流为游棍,为乞丐、为盗贼,害无底止,不如听之。潘榕皋农部《游虎丘冶坊浜》诗云:“人言荡子销金窟,我道贫民觅食乡。”真仁者之言也。
◎姚毕二公胆识
地方猝遇有事,全在大吏持重不扰,以全民命,然此非有绝大胆识者不能。余尝闻姚小坡、毕秋帆两公逸事,云:乾隆甲午,山东王伦滋事,抚军徐剿贼不克,在东昌堵御;姚公时官河帅,亦在东昌府城。东门外人烟稠密,南北往来水衢,一都会也。贼传檄将于某日来攻城。是夜抚军及河帅俱在城上,见东门外火起,抚军疑贼至,促令放炮,姚公曰:“事未探实,万一误放,则城外生灵涂炭矣。”相持不已。抚军欲手自燃火,姚公从后掣其肘。未几报至,果民居失火,非贼也。东门外居民幸得保全,姚公之力也。
秋帆尚书抚陕时,甘肃回人不靖,阿相国奉命率师往剿。省垣有张回子者,系内地回人之首,家赀百万,素与尚书往来。一日,方与藩皋议事,司阍者传进军报一封,尚书启视,即置靴内,神色自若。藩皋出,令传巡捕进,谓曰:“汝以我名柬请张回子来。”张至,以军报与阅,张皇遽伏地,请收付狱。尚书曰:“我欲收汝,不请汝来矣。我固知汝之必不反也,我将以全家百口保汝。”张叩头出。后知阿相国于军前擒得活口,讯之,词连及张,阿相已入奏,特札知陕抚令密收之。尚书即具疏以全家保其不反,事遂得寝。
此二事昔得吴昙绣光禄师所言,观此可以知大臣坐镇之功矣。师谓姚公之事,犹详慎者所能为;若毕公者处置尤难,保全尤大。盖是时西安方修省城,回人之居内地者不下数万,以张之豪富,诸回皆其族属,若非毕公推诚开示如此,则省中数万回民,其能安坐无事哉?
◎呼名批颊
佟中丞凤彩巡抚河南,年已老,每日五鼓燃烛治文书,或坐倦假寐,少顷辄矍然起,自呼其名曰:“佟某,汝为朝廷大臣,封疆之重皆汝肩之,奈何老不任事若此?”辄以手批颊数四,侍者为之悚栗。中丞在豫,如论罢修河夫役,协济柳梢,及调剂西征大兵,秋毫无犯。豫人感其德者,犹绘像祀之。
◎李恭勤
清代汉名臣中,其以赀郎进者二人,一为李敏达公卫,一为李恭勤公世杰。公贵州黔西州人,少入赀为江南某司巡检。纯皇帝南巡,公司船跳木。时雨后泥滑,上登舟时偶失足,公遽起扶之。督抚恐,缚公请命,上笑曰:“微员中有如此忠爱者。”命立擢知州,后官至四川、江南总督,以廉能称职。纯皇帝屡欲以为阁臣,有尼之者,言公不由科目,例不可官内阁,乃中止。
公督川时,蜀中自金川用兵以来,府库空竭,又承福文襄王积奢侈后,征调赋敛无艺,州郡皆疲敝。公设厉禁,凡府州县,无事不复入成都郡,即以公事来者不过数日,不得蓄音乐、侈宴会;不得饰舆马衣服;朝珠之香楠犀碧、蟒服之刻丝顾绣者,皆有禁。公官总督数年,未尝宴一客。成都将军新莅任,公思不为置酒则太恝,置则破禁,遂乘其家口抵任时馈一蒸豚、一烧羊,使标下武弁婉告曰:“本欲屈入署,适闻眷属至,谨以此佐家宴。”属吏白布政使以下,亦未始具一饭。
元日,则先饬厨为饣毕饣罗十数斛,有下属谒见者,公遣人告曰:“知君等劳苦,当饷以食。”遂设食,饲之毕,公然后出坐堂皇,受礼毕,即令府厅州县等递谒。司道府厅礼毕,告曰:“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肩舆到门。道有远近,必日昃始归,徒苦傔从,无益也。况若曹亦有父母妻子,岁首例得给假,诸君何不早归,令若曹亦放假半日乎?”属员皆应曰:“诺。”
于是元日虚文始革,其风趣也如此。及督两江时,福文襄王征台湾,檄调各督抚府库饷银,他人无不应命,惟公力持不与,曰:“不见部文征拨,誓不敢发此饷,有亏朝廷之府库也。”福亦无如之何。其严厉又如此。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