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略类·卷四
◎海兰察
海兰察,索伦人,幼从征西域,以步卒射巴雅尔,殪之,纯皇帝特赐侍卫。其后每经战阵,以勇力显。生平惟服阿文成公,任其驱使辱詈,听命唯谨。尝告人曰:“近日大臣中知兵者,惟阿公一人而已,某安敢不为其下?其余皆畏懦之夫,使其登坛秉钺,适足为殃民具耳,某安能为其送死也?”
后南征台湾,福文襄王趋拜下风,公始为之尽力,三日攻破鹿洱港,贼人以为天人从空而降,自相践踏以毙。后征廓尔喀回京,未匝月即以病殂,上深悼惜。后川楚教匪叛,上浩叹曰:“使海兰察在此,贼不足平也!”
公善知兵,每遇战阵,兵既接,公乃敝衣布帽,骋骑绕自贼队后,观其瑕可乘者,然后集兵攻之;或以数十余骑阑入贼队左右射之,使贼队紊乱,我兵因以致胜。又能枕弓卧地听之,知贼马之众寡;及嗅马矢,知敌去之远近,皆与古人暗合。其长子安禄随征川楚教匪,殉节川中。其次子安成少年白皙,美如冠玉,喜声伎,日游狭巷中,然勇干有父风。
◎海兰察之战略
超勇公海兰察,索伦人,即伊彻满洲也,少以军功累晋公爵。闻公出征时,沿途供亿,必遣心腹偏将某甲前驱预备。公平日嗜好唯某甲能知之,凡启节,每到驿馆,下马即顾某甲,问所需各物俱备否,某甲鞠躬对曰:“诺。”公色然喜曰:“好孩子,很会办事。”
甫入门,某甲手捧髹漆红盒一,屈膝以献,去其盖,内盛径寸大蜘蛛百枚,螂蛆、蝾螈、虿蝎等物称是,公一一去其钳爪,生啖毕。某甲侍公登堂,梁左右悬两巨蛇,粗如戋、长丈有奇,公睨而嬉笑,拔金错刀寸断大嚼,如咬甘蔗。食讫,某甲屈单膝告退,公独入后室,内有蠢胖村妇八人,年皆二十以来,裸体以待,公一一递接已,乃呼从者具汤沐,进冠服,出见客。客退,又呼某甲来,赞之曰:“好孩子,很会办事。”
凡沿途供亿必如此,方惬公意,不则竟日忽忽不乐,戏下部曲,诃责鞭棰,无所不至矣。又闻公过戈壁瀚海等地,常数百里无人烟,村妇难致,则以肥壮水牛代之,故出征必多带水牛听用,按日轮交四牛,牛辄不能与公敌。公恨其不能胜任,则手刃剐而生飨之。观公所为,可谓奇人,彼樊舞阳之生食豚肩、常开平之与虎豹交,以公较之皆不足为奇矣。
◎其二
乾隆朝名将,以超勇公海兰察为冠,边功战略,炳矞旗常,无待述矣。其行军实由天授,有为自古名将所未尝到者。自结发从戎,每临阵,微服率数十骑,绕出贼后,知何处有瑕可蹈,辄冲入贼队,左右疾射,使其阵乱,而我兵乘之。又能望云气,决贼势之盛衰,比战之胜负,察山川脉络,知安营汲水之宜,听地窖识贼马之多寡,验马矢料敌去之远近,即仓猝间手弹弓弦,亦能预测利钝,以故进必歼敌,退亦全师,操纵神奇,不可弹述。(按望气之说屡见史策,古名将皆能之。北齐时,斛律金行兵,用匈奴法,望尘知马步多少,嗅地知军远近。超勇蒙古人,或得秘传,不知今尚有传者否?)
◎马彪
马壮节公彪,固原人。少无赖,尝冲突固原提督仪仗,提督命杖于辕门,公问人曰:“提督品最高,究竟何如人始为之?”人告以由行伍起者,公奋然曰:“吾以提台皆天人耳,若由行伍进,吾犹能力致之。”乃誓曰:“吾不致身此官,终不入此城也。”遂仗剑从军。时大兵进讨回部,公奋身用命,积功至总兵官。路由固原,有邀其入城会饮者,公力辞之曰:“此尚非吾入城时也。”
后以平撒拉尔回民功,果授固原提督。公至城门,挥去侍从,步入其。至衙中,首命置前提督神主,公朝服祀之,然后接其众乡里父老,设酒欢宴终日,指其牌曰:“吾非为此公所激烈,何能致身至此?此聊所以报德也。”
◎杨诚斋军门
杨诚斋军门芳,贵州人,少贫窭,读书应试未就,乃充行伍,藉军粮以赡其家。乾隆乙卯,楚苗窃发,毗连黔境,铜仁诸苗亦乘时蠢动,攻铜仁寨。时游击为孙总兵清元,欲弃寨避贼,公奋然曰:“芳闻咫地寸土,莫非为天子所守者,奈何委之于贼?”孙壮其言,因与贼战,乃至败绩。时福文襄王督师,命诸将移寨,闻兵败,怒欲置孙于法,孙叩首曰:“非裨将之过,皆杨芳一人意也。”
王命缚公至,诘曰:“汝何人,乃敢抗吾法?”时兵卫森严,堂宇深邃,公大声曰:“芳幼读圣贤书,惟知忠孝字。今寨虽小,为天子所畀付,若轻弃是违君命也。故芳欲一战,以扬士气,其胜之与否,自有主之者,非芳之罪。如使芳执殳效命,早裹尸马革矣。”言既终,愀然长啸。王壮其言,命为亲军,日见委任,不数载官至专阃。公与杨时斋军门为布衣交,遂至通谱。公善谋,时斋善战,二公如左右手,不可须臾离者。其守陕安镇,政令宽洽,民感其惠。公尝入陛见,其署篆者暴虐,激变营兵,乱军蒲大芳揭竿而起,然感公旧德,曰:“杨夫人在,慎勿杀害也。”因共舁夫人轿,送出南山,共拜叩去。其善驭士卒也如此。
◎明春二公论战
人臣死绥,古今通谊,然必有济于国,始为可贵,若如赵括、邱福之徒,非不舆尸殉死,不为世所重也。闻明相公言木果木之战,海超勇公实预其事。甫交绥,海公即大呼曰:“军气颓败,此溃师之兆也。吾马首欲东,诸君努力冲围,悉会师于美诺可也。”
因策马归,故身不预难。其后卒以灭敌,盖留身有待也。春将军宁,亦世代拥旄者,言“对敌如角牴,然稍觉势异即放手,再与之扑,不然,必颠仆矣。自古如必邲鄢之役,九节度之败,皆师老之故也。”二公皆久经军旅者,其置论乃如是,此与杨存中舍淮守江之论相似,非亲身经历者,必以其言为懦矣。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