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方上·宜下第八
方八首大承气汤
治热盛,腹中有燥屎, 语者方∶
大黄(四两) 浓朴(八两) 枳实(五枚) 芒硝(五合)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煎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抵当丸
下血方。
水蛭 虻虫(各二十枚) 桃仁(二十二枚) 大黄(三两)
上四味为末,蜜和合,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顿服之。 时当下血,不下更服。
抵当汤
治同前。
水蛭 虻虫(各三十枚) 桃仁(二十三枚) 大黄(三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不下更服。
承气汤方
枳实(五枚)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分三服,如人行五里进一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
生地黄汤
治伤寒有热,虚羸少气,心下满,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黄(三斤),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芒硝(二合) 大枣(二枚)
上五味合捣,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绞汁,分再服。
大柴胡加葳蕤知母汤
治伤寒七八日不解,默默心烦,腹中有干屎, 语方。
柴胡(半斤) 葳蕤 知母(各二两) 大黄 甘草(各一两) 人参 黄芩 芍药(各三两)生姜(五两) 半夏(半升)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取下为效。(《集验》用枳实四枚,不用芍药。)
治伤寒头痛壮热百节疼痛方∶
柴胡 栀子仁 芍药 知母(各四两) 升麻 黄芩 大青 杏仁(各三两) 石膏(八两)香豉(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温三服,若热盛加大黄四两。
豉丸
治伤寒留饮宿食不消方。
豉(一升) 杏仁(六十枚) 黄芩 黄连 大黄 麻黄(各四两) 芒硝 甘遂(各三两) 巴豆(去油,二百枚)
上九味为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二丸,不得下者增之。(崔氏云此黄素方。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南史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