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方上·宜下第八
方八首大承气汤
治热盛,腹中有燥屎, 语者方∶
大黄(四两) 浓朴(八两) 枳实(五枚) 芒硝(五合)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煎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抵当丸
下血方。
水蛭 虻虫(各二十枚) 桃仁(二十二枚) 大黄(三两)
上四味为末,蜜和合,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顿服之。 时当下血,不下更服。
抵当汤
治同前。
水蛭 虻虫(各三十枚) 桃仁(二十三枚) 大黄(三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不下更服。
承气汤方
枳实(五枚)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分三服,如人行五里进一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
生地黄汤
治伤寒有热,虚羸少气,心下满,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黄(三斤),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芒硝(二合) 大枣(二枚)
上五味合捣,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绞汁,分再服。
大柴胡加葳蕤知母汤
治伤寒七八日不解,默默心烦,腹中有干屎, 语方。
柴胡(半斤) 葳蕤 知母(各二两) 大黄 甘草(各一两) 人参 黄芩 芍药(各三两)生姜(五两) 半夏(半升)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取下为效。(《集验》用枳实四枚,不用芍药。)
治伤寒头痛壮热百节疼痛方∶
柴胡 栀子仁 芍药 知母(各四两) 升麻 黄芩 大青 杏仁(各三两) 石膏(八两)香豉(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温三服,若热盛加大黄四两。
豉丸
治伤寒留饮宿食不消方。
豉(一升) 杏仁(六十枚) 黄芩 黄连 大黄 麻黄(各四两) 芒硝 甘遂(各三两) 巴豆(去油,二百枚)
上九味为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二丸,不得下者增之。(崔氏云此黄素方。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