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诸风方·风痱第五
(论二首 方九首 灸法一首)
论曰∶夫风痱者,猝不能语口噤,手足不遂而强直者是也。治之以伏龙肝五升为末,冷水八升和搅,取汁饮之,能尽为善。(《肘后》此方治心烦恍惚,腹中痛满,绝而复苏。)
自此以下九方皆主此风,用之次第宜细寻之。
论曰∶凡欲医此病,当知先后次第,不得漫投汤药以失机宜,非但杀人,因兹遂为痼疾。已既得之,当进三味竹沥,饮少似有胜于常,更进汤也。竹沥饮子,患热风者,必先用此制其热毒。
竹沥汤
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方。
竹沥(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姜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服讫觉四体有异似好,次进后汤方∶
竹沥(一升) 生葛汁(五合) 川芎 防己 附子 人参 芍药 黄芩 甘草 桂心(各一两) 生姜(四两) 羚羊角(二两) 石膏(六两) 杏仁(四十枚) 麻黄 防风(各一两半)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减半,纳沥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取汗,间五日更服一剂,频与三剂,渐觉少减,仍进后方。
竹沥(三升) 防风 升麻 羚羊角 防己 桂心 芎 (各二两) 麻黄(三两)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合竹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两日服一剂。常用加独活三两最佳,此方神良,频进三剂。若手足冷者加生姜五两、白术二两。若未除更进后方。
竹沥(一升) 甘草(一本作葛根二两) 人参 川芎 独活 升麻(各一两) 防风 麻黄枚)
上十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减半,纳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若有气者,加橘皮、牛膝、五加皮一两。
煮散
凡风痱服前汤得瘥,讫可常服此除风方。
防风 防己 独活 秦艽 黄 芍药 人参 白术 茯神 川芎 远志 升麻 石斛牛膝 羚羊角 丹参 甘草 浓朴 天门冬 五加皮 地骨皮 黄芩(《翼方》作薯蓣)
桂心各(一两,一云各四两) 干地黄 橘皮 生姜 麻黄(各三两) 槟榔 本(《翼方》作附子) 杜仲(《翼方》作麦门冬) 乌犀角(各二两,《翼方》作山茱萸) 薏苡仁(一升)石膏六两(一云三两)
上三十三味捣筛为粗散,和搅令匀,每服以水三升、药三两煮取一升,绵滤去滓,顿服之,取汗,日一服。若觉心中热烦、以竹沥代水煮之。
荆沥汤
凡患风人多热,常宜服此方。
荆沥 竹沥 生姜汁(各三合)
上三味相合,温暖为一服,每日旦服煮散,午后进此,平复好瘥乃止。
独活煮散
治诸风痱方。
独活(八两) 川芎 芍药 茯苓 防风 防己 葛根(各一两) 羚羊角 当归 人参 桂心 麦门冬 石膏(各四两) 磁石(十两) 甘草(三两) 白术(三两)
上十六味各切锉,分为二十四份,每份入生姜、生地黄切一升、杏仁二七枚,以水二升,煮取七合。或日晚、或夜中、或日一服,或间日服,无所忌。
五补丸
凡风服汤药多患虚热翕翕然,宜除热方。
防风 人参 苁蓉 干地黄 羚羊角 麦门冬 天门冬(各一两半) 芍药 独活 干姜 白术 丹参 食茱萸(一云山茱萸) 甘草 茯神 升麻 黄 甘菊 地骨皮 石斛 牛膝 五加皮 薯蓣(各三十铢) 秦艽 川芎 桂心 防己 生姜屑 黄芩(各一两) 附子(十八铢) 石膏(三两) 寒水石(三两)
上三十二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生姜蜜汤服二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忌油面蒜生冷酢滑及猪羊鸡鱼等肉。
论曰∶古人立方,皆准病根冷热制之。今人临急造次搜索,故多不验。所以欲用方者,先定其冷热,乃可检方,用无不效,汤酒既尔,丸散亦然。凡此风之发也,必由热盛,故有竹沥、葛汁等诸冷药焉。后之学人,不能仔细识其方意,故有兹论具而述之。其人无密室者,不可与疗风。强人居室不密,尚中风邪,况服药之人乎。
治风痱不能语手足不遂方∶
度病者手小指内歧间至指端为度,以置脐上直望心下,以丹注度上端毕,又作两度。续所注上合其下,开其上取其本,度横置其开上令三合,其状如倒作“ ”字形。男度左手,女度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左传
- 仪礼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华阳国志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