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方中·下痢第十五
(方十九首)
胶蜡汤
治产后三日内下诸杂五色痢方。
阿胶 黄柏(各一两) 蜡(如博棋三枚) 当归(一两半) 黄连(二两) 陈廪米(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纳药,煮取二升,去滓,纳胶蜡,令烊,分四服,一日令尽。
桂蜜汤
治产后余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方。
桂心 干姜 甘草(各二两) 附子(一两) 蜜(一升) 当归(二两) 赤石脂(十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蜜,煎一两沸,分三服,日三。
治产后下赤白,腹中绞痛方∶
芍药 干地黄(各四两) 甘草 阿胶 艾叶 当归(各八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
治产后赤白下久不断,身面悉肿方∶
大豆(微熬) 小麦 蒲黄(各一升) 吴茱萸(半升)
上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此方神验。亦可以水五升,酒一斗,煎取四升,分四服。
治产后痢赤白,心腹刺痛方∶
薤白(一两) 当归(二两) 酸石榴皮(三两) 地榆根(四两) 粳米(五合)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必效方》加浓朴一两,阿胶、人参、甘草、黄连各一两半)
当归汤
治产后下痢赤白,腹痛方。
当归 龙骨(各三两) 干姜 白术(各二两) 芎 (二两半) 甘草 白艾(熟者)附子(各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一日令尽。
白头翁汤
治产后下痢兼虚极方。
白头翁 阿胶 秦皮 黄连 甘草(各二两) 黄柏(三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日三。
鳖甲汤
治产后早起中风冷,泄痢及带下方。
鳖甲(如手大) 当归 黄连 干姜(各二两) 黄柏(长一尺,广三寸)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千金翼》加白头翁一两
龙骨丸
治产后虚冷下血及谷下昼夜无数,兼治产后恶露不断方。
龙骨(四两) 干姜 甘草 桂心(各二两)
上四味为末,蜜和丸,暖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一方用人参、地黄各二两。
阿胶丸
治产后虚冷洞下,心腹绞痛兼泄泻不止方。
阿胶(四两) 人参 甘草 龙骨 桂心 干地黄 白术 黄连 当归 附子(各二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温酒服二十丸,日三服。
泽兰汤
治产后余疾,寒下冻脓,里急,胸胁满痛,咳嗽、呕血,寒热,小便赤黄,大便不利方。
泽兰 石膏(各二十四铢) 当归 甘草 浓朴(各十八铢) 远志(三十铢) 本 芎(各十五铢) 干姜 人参 桔梗 干地黄(各十二铢) 白术 蜀椒 白芷 柏子仁 防风 山茱 白皮 麻子仁(各半升)
上二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纳桑白皮,煮取七升半,去之,纳诸药,煮取三升五合,去滓,分三服。
干地黄汤
治产后下痢方。
干地黄(三两) 白头翁 黄连(各一两) 蜜蜡(一方寸) 阿胶(手掌大,一枚)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蜡令烊,分三服,日三。(《千金翼》有干姜一两)
生地黄汤
治产后忽着寒热下痢方。
生地黄(五两) 甘草 黄连 桂心(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赤石脂(二两) 淡竹叶(二升,一作竹皮)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叶,取七升,去滓,纳药,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三。
蓝青丸
治产后下痢方。
蓝青(熬) 附子(炮) 鬼臼 蜀椒(各一两半) 浓朴 阿胶(炙) 甘草(各二两) 艾叶 龙骨
上十四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空腹,每服以饮下二十丸。一方用赤石脂四两。
赤石脂丸
治产后虚冷下痢方。
赤石脂(三两) 当归 白术 黄连 干姜 秦皮 甘草(各二两) 蜀椒 附子(炮各一两)
上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千金翼》作散,空腹饮服方寸匕。)
赤散
治产后下痢方。
赤石脂 代赭(各三两) 桂心(一两)
上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十日愈。
黑散
治产后下痢方。麻黄 贯众 桂心(各一两) 细辛(二两) 甘草 干漆(各三两)
上六味治下筛,酒服五撮,日再。五日愈。麦粥下尤佳。
黄散
治产后下痢方。
黄连(二两) 黄芩 虫 干地黄(各一两)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十日愈。
龙骨散
治产后痢方。
五色龙骨 代赭 赤石脂 黄柏根皮(蜜炙令焦) 艾(各一两半) 黄连(二两)
上六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