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明夷待访录》计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上》、《取士下》、《建都》、《方镇》、《田制一》、《田制二》、《田制三》、《兵制一》、《兵制二》、《兵制三》、《财计一》、《财计二》、《财计三》、《胥吏》、《奄宦上》、《奄宦下》,共21篇。
黄氏在《原君》篇中,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罪恶,指出帝王是唯一的害民之贼。他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这些话在300年前,是没有人敢说的,黄宗羲却大声疾呼: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敲剥者。因此有人称赞《明夷待访录》是人权宣言。
他对封建专制进行猛烈的批评,说它是公私不分,权利义务不平,没有公法可言。因此他反对一家之法,主张天下之法,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他为了求得人权平等,主张非废除秦汉以来的非法之法不可;要求得天下太平,非废除专制的君本制度,而改为民本制度不可。
他呼吁,现今应当是天下为主,君为客。他同时也提醒封建时代的臣僚,不要再是皇帝敲剥百姓的服役者,而应该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做官的人如果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的思想意识中已有责任内阁制的因素,他认为宰相,一是贤人,二是有职有权的人;而君主的职位不过是虚名罢了。他在《置相》篇中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宰相既当责任内阁之权,四方上书言利弊者……皆集焉,凡事无不得达。
黄氏也有近代代议制的意识,他在《学校》篇中,已流露出议会政治的萌芽思想。他把东汉的太学清议的历史意义理解为近代的议会政治,这是托古改制。黄宗羲的理想是,在中央政府,天子以至公卿都要在太学祭酒的面前就弟子之列,祭酒有权批评政治的得失。在地方政府,郡县官都要在地方学官的面前就弟子之列,学官对于地方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明、清之际,随着都市经济的成长,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反映到意识形态上,产生了黄宗羲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思想的市民政治学说。中国封建社会,一向是重农抑商的。而黄宗羲鉴于社会的变动,面对现实,却提出工商皆本的学说。他说: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经济学说上,黄氏也反映市民的要求,主张废止金银货币,使用宝钞,而以金银作为宝钞的基金。他这种经济思想,有利于商品流通,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并启发了近代的经济政策。在黄氏看来,明朝末年是封建制度崩溃的前夜,此时,土力日竭了,市场停顿了,人民生活的条件被皇帝夺去了,加税加饷永没有限制了。他站在市民的立场,还呼吁减轻军费负担,,主张实行征兵制度;反对募兵制。
当时农民无地可耕,而土地都被皇室、外戚、阉宦和地方的豪强所霸占,赋税苛役特重,就拿江南一带来说,一困于赋,再困于役,盖已皮尽而骨存矣。黄氏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主张减赋税。
为了使人民能生活下去,他又提出天下大公的制度。在黄宗羲看来,土地制度的改革,其理想是恢复井田制度。所以他主张齐之均之,认为土地应收回为国家所有,然后再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他还主张授田于民,以什一为则。未授之田,以二十一为则。其户口则以为出兵养兵之赋,国用自无不足。宗羲齐之而均之的改革论,是在土地制度上的民主主义。他所憧憬的前途是富民的世界。他认为,如果按他的想法去做,这就可以取消封建土地的占有,给农民以土地,,使之成为自由人。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邓析子
- 医家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