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胥吏
古之胥吏者一,今之胥吏者二。古者府史胥徒,所以守簿书,定期会者也。其奔走服役,则以乡户充之。自王安石改差役为雇役,而奔走服役者亦化而为胥吏矣。故欲除奔走服役吏胥之害,则复差役;欲除簿书期会吏胥之害,则用士人。
何谓复差役?宋时差役,有衙前、散从、承符、弓手、手力、耆长、户长、壮丁、色目。衙前以主官物,今库子解户之类。户长以督赋税,今坊里长。耆长、弓手、壮丁以逐捕盗贼,今弓兵、捕盗之类。承符、手力、散从以供驱使,今皂隶、快手、承差之类。
凡今库子、解户、坊里长皆为差役,弓兵、捕盗、皂隶、快手、承差则雇役也。余意坊里长值年之后,次年仍出一人以供杂役。
盖吏胥之敢于为害者,其故有三:其一,恃官司之力,乡民不敢致难;差役者,则知我之今岁致难于彼者,不能保彼之来岁不致难于我也。其二,一为官府之人,一为田野之人,既非同类,自不相顾;差役者,则侪辈尔汝,无所畏忌。其三,久在官府,则根株窟穴牢不可破;差役者,伎俩生疏,不敢弄法。是故坊里长同勾当于官府,而乡民之于坊里长不以为甚害者,则差与雇之分也。
治天下者亦视其势,势可以为恶,虽禁之而有所不止;势不可以为恶,其止之有不待禁也。差役者,固势之不可以为恶者也。议者曰:自安石变法,终宋之世欲复之而不能,岂非以人不安于差役与?曰:差役之害,唯有衙前,故安石以雇募救之。今库子、解户且不能不仍于差役,而其无害者顾反不可复乎?宋人欲复差役,以募钱为害。吾谓募钱之害小,而胥吏之害大也。
何谓用士人?六部院寺之吏,请以进士之观政者为之,次及任子,次及国学之应仕者。满调则出官州县,或历部院属官、不能者落职。郡县之吏,各设六曹,请以弟子员之当廪食者充之。满调则升之国学,或即补六部院寺之吏,不能者终身不听出仕。郡之经历、照磨、知事,县之丞、簿、典史,悉行汰去。行省之法,一如郡县。
盖吏胥之害天下,不可枚举,而大要有四:其一,今之吏胥,以徒隶为之,所谓皇皇求利者,而当可以为利之处,则亦何所不至,创为文网以济其私。凡今所设施之科条,皆出于吏,是以天下有吏之法,无朝廷之法。其二,天下之吏,既为无赖子所据,而佐贰又为吏之出身,士人目为异途,羞与为伍。
承平之世,士人众多,出仕之途既狭,遂使有才者老死丘壑,非如孔孟之时,委吏、乘田、抱关、击柝之皆士人也、其三,各衙门之佐贰,不自其长辟召,一一铨之吏部,即其名姓且不能偏,况其人之贤不肖乎!故铨部化为签部,贻笑千古。
其四,京师权要之吏,顶首皆数千金,父传之子,兄传之弟,其一人丽于法后而继一人焉,则其子若弟也,不然,则其传衣钵者也。是以今天下无封建之国,有封建之吏。诚使吏胥皆用士人,则一切反是,而害可除矣。
且今各衙门之首领官与郡县之佐贰,在汉则为曹掾之属,其长皆得自辟,即古之吏胥也。其后选除出自吏部,其长复自设曹掾以为吏胥,相沿至今,曹掾之名既去,而吏胥之实亦亡矣。故今之吏胥,乃曹掾之重出者也。吾之法,亦使曹掾得其实,吏胥去其重而已。
- 推荐作品:
- 集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