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甘泉学案·太学刘冲倩先生塙
刘塙字静主,号冲倩,会稽人。赋性任侠,慨然有四方之志,所至寻师问友,以意气相激发,人争归附之。时周海门、许敬菴、杨复所讲学于南都,先生与焉。周、杨学术同出近溪,敬菴则有异同。无善无恶之说,许作《九谛》,周作《九解》,先生合两家而刻之,以求归一。而海门契先生特甚,曰:“吾得冲倩而不孤矣。”受教两年,未称弟子。一日指点投机,先生曰:“尚觉少此一拜。”海门即起立曰:“足下意真,比时辈不同。”先生下拜,海门曰:“吾期足下者远,不可答拜。”及先生归,海门授以六字曰:“万金一诺珍重。”先生报以诗曰:“一笑相逢日,何言可复论。千金唯一诺,珍重自师门。”先生虽瓣香海门,而一时以理学名家者,邹南臬、李储山、曹真予、焦弱侯、赵侪鹤、孟连洙、丁敬与,无不参请,识解亦日进。海门主盟越中,先生助之,接引后进。学海门之学者甚众,而以入室推先生。然流俗疾之如雠,亦以信心自得,不加防检,其学有以致之也。先生由诸生入太学,七试场屋,不售而卒。叶水心曰:“使同甫晚不登进士第,则世终以为狼疾人矣。”不能不致叹于先生也。
证记
与人露声色,即声色矣。声色可以化导人乎?临事动意气,即意气矣。意气可处分天下事乎?
何者为害,求利是已。何者为苦?寻乐是已。何者为怨?结恩是已。释氏之火裹开莲,不过知得是火,便名为莲矣。有身在火上,而不猛力避之者乎?其不猛力避者,犹恐认火作土耳。
人只向有光景处认本体,不知本体无光景也。人只向有做作处认工夫,不知工夫无做作也。
当下信得及,更有何事?圣贤说知说行,止不过知此行此,无剩技矣,只因忒庸常,忒平易,忒不,值钱,转令人信不及耳。
力足举千钧之鼎矣,有物焉其小无内,而转窘于力之无可用;明足察秋毫之末矣,有物焉其大无外,而转束於明之无可入。
先儒有曰“随处体认天理”,又有曰“静中养出端倪”,又有曰,“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皆非了当语。夫既已谓之天矣,而有何处所乎?既已谓之静矣,而有何端倪乎?既已谓之心矣,而有何表里精粗之物乎?
名节,吾道之藩篱,斯语大须味,舍名节,岂更有道?只着名节不可耳。
世极深极险矣,我只浅易;世极奇极怪矣,我只平常;世极浓极艳矣,我只淡泊;世极崎极曲矣,我只率直。允若兹,不惟不失我,而世且无奈我何!
问:“安身立命毕竟在何处?”曰:“一眼看去,不见世间有非,自家有是,世间有得,自家有失,处安之立之而已矣。
本来平易,不着些子做手,方耐久。
揣事情,中毛发,而不堕机智;通人情,浃骨髓,而不落煦沫,此为何物?
圣人之於世也,宥之而已矣。君子之於俗也,耐之而已矣。
人当逆境时,如犯弱症,才一举手,便风寒乘虚而入,保护之功,最重大,却最轻微。
言,尤之媒也。既已有言矣,自仅可寡尤,而不能无尤。无尤其默乎?行,悔之根也。既已有行矣,自仅可寡悔,而不能无悔。无悔其静乎?
说《易》诸家,旧传心别有门,但看乾动处,总只用纯坤。
乐者先天之药也,药者后天之乐也。
四大聚散,生死之小者也。一念离合,生死之大者也。忘其大而惜其小,此之谓不知生死。
平平看来,世间何人处不得?何地去不得?只因我自风波,便惹动世间风波,莫错埋怨世间。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不向人分上求化也,化我而已矣。天下无不可处之事,不向事情上求处也,处我而已矣。
无暴其气,便是持志工夫,若离气而言持志,未免捉捏虚空。
心到明时,则境亦是心。
与人终日酬酢,全要保得自己一段生意,不然,意思绸缪,礼文隆腆,而一语之出,怀许多顾忌,一语之入,起许多猜疑,皆杀机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