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南中王门学案·恭节周讷谿先生怡
周怡字顺之,号讷谿,宣州太平人。嘉靖戊戌进士。授顺德推官,入为吏科给事中。上疏劾相嵩,且言:“陞下日事祷祀,而四方水旱愈甚。”杖阙下,系锦衣卫狱,历三年。上用箕神之言,释先生与杨斛山、刘晴川三人。未弥月,上为箕神造台,太宰熊浃极言不可,上怒,罢浃,而复逮三人狱中。又历两年,内殿灾,上於火光中,恍惚闻神语令释三人者,於是得释。家居十九年。穆宗登极,起太常少卿。所上封事,刺及内侍,出为山东佥事,转南京司业,复入为太常。隆庆三年十月,卒於家,年六十四。早岁师事东廓、龙溪,於《传习录》身体而力行之。海内凡名王氏学者,不远千里,求其印证。不喜为无实之谈,所谓节义而至於道者也。
尤西川纪闻
讷谿说:“阳明一日早起看天,欲有事,即自觉曰:‘人方望雨,我乃欲天晴。’其省如此。”
讷谿说:“东廓讲学京师,一士人诮之曰:‘今之讲学者,皆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桀之行者也。’东廓曰:‘如子所言,固亦有之。然未闻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而行尧之行者也。如欲得行尧之行者,须於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者求之。且不服尧之服,不诵尧之言,又恶在其行尧之行也?’士人愧服。”
讷谿谓:“司训邵西林曰:‘子愤士之不率教乎?譬诸津济,游人喧渡,则长年三老,舣舟受直,择可而载。若野岸舟横,客行不顾,则招招舟子,岂容自已?凡教倦即是学厌。’”
西川问学,曰:“信心。”
思不出位,是不过其则。
士有改行者,西川谓“初念未真”。曰:“不然,惟圣罔念作狂,君子小人,何常之有?”
当此世界,若无二三子,未免孤立无徒。
囚对
周子被罪下狱,手有梏,足有镣,坐卧有匣,日有数人监之,喟然曰:“余今而始知检也。手有梏则恭,足有镣则重,卧坐有匣则不敢以妄动,监之众则不敢以妄言,行有镣则疾徐有节,余今而始知检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西游记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列子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