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北方王门学案·文选孟云浦先生化鲤
孟化鲤字叔龙,号云浦,河南新安人。由进士授南户部主事,历稽勋文选郎中。万历二十年,给事中张栋以国本外谪,会兵科缺都给事中,先生推栋补之。上怒,谪先生杂职。西川既传晴川之学,先生因往师之。凡所言“发动处用功”,及“集义即乎心之所安”,皆师说也。在都下与孟我疆相砥砺,联舍而寓,自公之暇,辄徒步过从,饮食起居,无弗同者,时人称为二孟。张阳和作《二孟歌》记之。罢官家居,中丞张仁轩餽之亦不受。书问都绝,宦其地者,欲踪迹之而不得也。
论学书
人者天地之心,而人之心即浩然之气,浩然者感而遂通,不学不虑,真心之所溢而流也。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顺,是故爱亲敬长达之天下,怵惕恻隐保乎四海。愚不肖夫妇之与知与能,察乎天地者以此,君子居室,言行之加民见远,动乎天地者以此。其功在於必有事,其几在於集义。集义者,即乎心之所安,不学不虑,感而遂通者也。时时即心所安,是谓时时集义,时时集义,是谓时时有事,时时有事,是谓时时浩然,时时浩然,是谓时时为天地立心,是谓时时塞天地。缘天地间本如是,其广大亦本如是。其易简或者知气塞天地,而不求诸心,而不本之集义,心非真心,气非浩然,欲希天地我塞难矣。
心之发动处用工夫,只是照管不着,还是心之不定。
要将讲说,亦只是口头语,又不能躬行,意欲不用讲说。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金匮要略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