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知人
龙之潜也,庆云未附,则与鱼鳖为邻;骥之伏也,孙阳未赏,必与驽骀同枥;士之翳也,知己未顾,亦与佣流杂处。自非洞明,莫能分也。
故明哲之相士,听之于未闻,察之于未形,而鉴其神智,识其才能,可谓知人矣。若功成事遂然后知之者,何异耳闻雷霆而称为聪,目见日月而谓之明乎?
故孔方諲之相马也,虽未追风逐电,绝尘灭影,而迅足之势,固已见矣。薛烛之赏剑也,虽未陆斩玄犀,水截轻羽,而锐忍之资,亦已露矣!
故范蠡吠于犬窦,文种闻而拜之,鲍龙跪石而吟,仲尼为之下车;尧之知舜,不违桑阴;文王之知吕望,不以永日。眉睫之微,而形于色;音声之妙,而动于心。贤圣观察,不待成功而知之也。
陈平之弃楚归汉,魏无知识其善谋;韩信之亡于黑水,萧何知其能将,岂待吐六奇而后明,破赵魏而方识哉?若于临机能谋而知其智,犯难涉危乃见其勇,是凡夫之识,非明哲之鉴。
公输之刻凤也,冠距未成,翠羽树,人见其身者,谓之鸗鵄,见其首者,名日鴮鸅,皆訾其丑,而笑其拙。及凤之成,翠冠云耸,朱距电摇,锦身霞散,绮翮焱发,翙然一翥,翻翔云栋,三日而不集,然后赞其奇而称其巧。
尧遭洪水,浩浩滔天,荡荡怀山,下民昏垫。禹为匹夫,未有功名,尧深知之,使治水焉,乃凿龙门,斩荆山,导熊耳,通鸟鼠,栉奔风,淋骤雨,面目黧黚,手足胼胝,冦绖不暇取,经门不及过,使百川东注于海,西被于流沙,生人免为鱼鳖之患。于是众人咸歌咏,始知其贤。
故见其朴而知其巧者,是王尔之知公输也;凤成而知其巧者,是众人之知公输也;未有功而知其贤者,是尧之知禹也;有功而知其贤者,是众人之知禹也。故知人之君未易遇也。
侯生,夷门抱关之吏,见知于无忌;豫子,范中行之亡虏,蒙异于智伯,名尊而身显,荣满于当世,虽复刎颈魏庭,漆身赵地,揣情酬德,未报知己虚左之顾,国士之遇也。世之烈士愿为君者授命,犹瞽者之思视,躄者之想行,而目终不得开,足终不得伸,徒自悲夫!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二刻拍案惊奇
- 济公全传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