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韬·必出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食,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阻又固,我欲必出,为之奈何?”
武王询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敌人从四面合围我军,切断我军的退路,断绝我军的粮道。而敌军数量众多,粮食也非常充足。并占领了有利地形,守守十分牢固。这种情况下我军想要突围出去,应该怎么办?”
太公曰:“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审知敌人空虚之地,无人之处,可以必出。将士人持玄旗,操器械,设衔枚,夜出,勇力、飞足、冒将之士居前平垒,为军开道;材士强弩,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陈毕徐行,慎无惊骇。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武翼大橹以蔽左右。敌人若惊,勇力冒将之士疾击而前,弱卒车骑以属其后,材士强弩隐伏而处。审候敌人追我,伏兵疾击其后,多其火鼓,若从地出,若从天下,三军勇斗,莫我能御。”
太公答道:“想要突出敌军的包围,兵器器材至关重要,而奋勇战斗则是首要条件。仔细查明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无人防守的处所,趁虚而入就能够突出包围。突围的部署是:将士们都拿着黑色的旗帜,手持器械,口中衔枚,乘着黑夜行动。挑选一些勇武有力、行步如步、勇往直前的将士担任开路先锋,攻占敌军的营垒,为我军打开通道;挑选一些勇武之士手执强弓劲弩担任伏兵,隐匿在后面掩护大部队行动;让老弱士卒和车骑在中间行进。部署完毕后就可以开始突围,一定要沉着行动,谨慎从事,不要惊慌,使用武冲扶晋的战车在前后护卫,用武翼大橹的战车在左右掩护。如果敌军发觉我军的突围行动,我勇敢有力的先锋部队即迅速发起冲击,向前推进,老弱士卒和车骑随之跟进,有技能而配备有强弩的武士则隐蔽地埋伏起来。当敌人前来追击我军时,我伏兵就迅速地攻击它的侧后,并大量使用火光、鼓声乱敌耳目,使其感到我军仿佛是从地下冒出,从天上降下,全军奋勇战斗,敌人就不能阻止我军的突围了。”
武王曰:“前有大水、广堑、深坑、我欲逾渡,无舟楫之备,敌人屯垒,限我军前,塞我归道,斥堠常戒,险塞尽中,车骑要我前,勇士击我后,为之奈何?”
武王问:“如果前面有大河、宽堑、深坑阻碍,我军要逾越而过,但是事先又没有准备好船桨。敌人屯兵筑垒,前方有敌军阻止我军前进,后方有敌军堵截我军退路,其斥候又戒备森严,险要地形全被敌人占据,敌人的战车、骑兵又在前面阻截,勇士又在后面袭击,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太公曰:“大水、广堑、深坑,敌人所不守,或能守之,其卒必寡。若此者,以飞江,转关与天潢以济吾军。勇力材士从我所指,冲敌绝陈皆致其死先燔吾辎重,烧我粮食,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已出,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敌人车骑,必不改远追长驱。因以火为记,先出者令至火而止,为四武冲阵。如此,则吾三军皆精锐勇斗,莫我能止。”武王曰:“善哉!”
太公答道:“一般大河、宽堑、深沟之地,敌人是不会设防的。即使设防,兵力也一定不会很多。像这种情况,就可以用飞江、转关和天潢等工具将我军摆渡过去。勇敢的将士们听从主将的指挥,冲锋陷阵,杀得敌人落花流水,片甲不留。并先焚毁我军的辎重,烧掉我军的粮草,明确告诉全军将士,奋勇作战就能生存,畏缩怯战就是死亡。已经脱离危险之后,就让我军前卫部队设置烟火信号,派出远方斥候警戒,占领丛林、坟墓和险阻地形。这样,敌人的战车和骑兵就必定不敢长驱远追了。设置烟火信号的目的。是为了指示先期突围的部队至有火的地方集结。并布成四面都有警戒的四武冲阵战斗队形,这样,我军就会成为一支精锐之师、勇猛之师,敌人再也无法阻挡了。”武王说:“说得好啊!”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