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韬·阴符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三军卒有缓急,或利或害,吾将以近通远,从中应外,以给三军之用,为之奈何?”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到敌国境内,全军突然遭遇紧急情况,有的对我军有利,有的对我军有害,我想从近处通知远方,从内部策应外部,来适应三军的需要,应该怎么做呢?”
太公曰:“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凡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杀将之符,长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却敌报远之符,长七寸;警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武王曰:“善哉”
太公答道:“君主授予主将秘密的兵符,一共分为八种:有我军大获全胜、全歼敌军的阴符,长度为一尺;有打败敌军,擒获敌将的阴符,长度为九寸;有迫使敌军投降,我军占领敌人城邑的阴符,长度为八寸;有击退敌人,通报战况的阴符,长度为七寸;有告戒将士牢固防守的阴符,长度为六寸;有请求补给粮草、增加兵力的阴符,长度为五寸;有报告军队失败,将领阵亡的阴符,长度为四寸;有报告战斗失利,士卒伤亡的阴符,长度为三寸。凡是奉命传递阴符的,如果延误时限、泄露机密,听到的和随便传告机密的都将被处死。这八种阴符,只有君王和将帅才知晓其中秘密,是一种用来暗中传递消息,而不泄露朝廷和战场机密的通讯工具。这样,就算敌人再聪明,也无法识破它的奥秘。”武王说:“高明啊!”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茶经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悟真篇
- 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