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桂海虞衡志》的关系
范成大在离桂赴蜀的途中已经写成了一部类似的志书——《桂海虞衡志》,加上作者位高名重,这部一万多字的书一时洛阳纸贵。而周去非回乡途中竟然还遗失了那四百余条笔记资料,他可能打算放弃写书了。但回乡后看到《桂海虞衡志》刻印发行,他又急忙于淳熙五年十月写成七万多字的《岭外代答》,并在序中写明以《桂海虞衡志》条目为基础。但正因如此,《岭外代答》长期被后世视为《桂海虞衡志》的注释本,评价不高,导致乏人问津乃至佚失,,幸得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才基本恢复原貌。
范成大在桂才两年,且身居高位、政务繁忙,对广西风物的了解肯定不如身居下僚、在桂六年且潜心收集资料的周去非详尽,所以学者对周去非袭用《桂海虞衡志》内容的动机一直众说纷纭。一说是范书在前,声名显赫,周书既要一较高低,又要表示对老上司老朋友的尊敬,所以才袭用部分,表明自己并非故意分庭抗礼;还有一说是周觉得范书语焉不详,所以增言备细,借着范书畅销的东风为众人解瘾,有点唱和的意思;更有一种大胆的猜测是范在桂林时就看过周的笔记,,抢先一步出书,周无奈才用代答的曲笔挽回一点心血。
无论真相如何,《岭外代答》在内容的丰富方面都要大大高于《桂海虞衡志》及之前的各种广西史志著作,受到近现代学者重视,被推为唐宋时期广西史志的压卷之作。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