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兵制
八旗兵为世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选。余丁和不满16岁的幼丁,可以挑补为养育兵,即预备兵。
绿营兵是参照明朝军卫制度改编和新招的汉兵。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因而得名。有马兵、步兵、守兵之分。马兵、步兵亦称战兵。沿江、海设有水师。绿营兵籍,皆注于册,由兵部管理。骑兵拔于步战兵,步战兵拔于守兵,守兵拔于余丁,无余丁乃募于民。
八旗兵和绿营兵都实行薪给制,按年或月发一定的银饷和米粮。武器装备主要有弓、箭、刀、矛等冷兵器,炮、鸟枪、铳枪、抬枪及火箭、火球、火罐、喷筒等火器,此外还有云梯、藤牌、鹿角等。八旗兵的薪饷和武器装备均优于绿营兵。
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清廷谕令各省举办团练助剿。曾国藩在湖南募团丁为官勇,订营哨之制,粮饷取自公家,称湘勇或湘军,是乡团改勇营之始。继之,又有仿湘军制度建立的淮军和各省勇营。及战事既毕,除曾国藩直辖的湘军和其他一部分勇营遣散外,各省险要处仍以勇营留屯,称为防军。防军之外,又有练军。它从绿营选练而来,其营制饷章也全仿湘军,任务与防军同。这样,自同治至光绪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时,防军与练军成为清朝的主要武装力量,,它们的营制皆源自湘军。湘军以营为基本建制单位,500人为营,营辖4哨,哨辖8队,分由营官、哨官、什长率领,从两营至数十营设统领。兵必自召,将必自选,训练、指挥自主,粮秣薪饷自筹。每营只服从营官一人,每军只服从统将一人,营、军彼此独立,互不统属,都只服从曾国藩,兵部无权管辖。湘军制度之盛行,成为清朝兵制的一大变革。从此,兵为将有,中央兵权移于将帅。这个时期,清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制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清廷在一部分洋务派官僚的主持下,购买和仿制洋枪洋炮、轮船铁舰,雇用外籍教习和顾问,举办武备学堂,开始采用西式武器和操典训练军队,并建起了近代海军。但是,这种变化既是初步的,又是畸形的。旧有的大刀、长矛并未废除,集兵方式没有改变,军队建制仍维持勇营制和其他旧的组织形式。军队的主要新式武器和教习都依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反映了清军的近代化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新军 1894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于是又有新建陆军、自强军代之而起。因其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故称新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决定进行军事制度改革,在中央设练兵处,在各省设督练公所,并计画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以北洋新军作为中央军,以各省新军为地方军,将原有的防军、练军和其他旧军汰弱留强,一律改为巡防营。新军以镇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镇官兵定额12512人,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分协、标、营、队、排、棚,分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平时以2镇为1军,战时则根据情况,或以3镇为1军,或合数军为 1大军,由总统或军统率领。新军的中、下级军官多为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充任,间有少数学习军事的留学生。集兵方式采用募兵制,在体格、嗜好及文化程度上有严格规定。新军的品德教育以忠义要旨为中心,技术训练以实用易学为主。清政府本想通过军事制度改革收回全国兵权,,但召募、发饷等操于将帅手中,武器装备有赖于外国,军队的私属性质毫无变更。至宣统末年,新军只练成13镇,由于辛亥革命爆发,便随清亡而终。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史记
- 后汉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