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坐榻
有卧榻宽而长者,有坐榻仅可容身。服虔《通俗文》曰:“榻者,言其塌然近地也。”常坐必坐榻乃适,元微之诗:“望山移坐榻”,轻则便于移也。因其后有靠,旁有倚,俗通称为“椅子”,亦曰“环椅”。椅面垫贵厚,冬月以小条褥作背靠,下连椅垫铺之,皮者尤妙。
卧榻亦可坐,盘膝跏趺为宜,背无靠,置竖垫,灯草实之,则不下坠。旁无倚,置隐囊左右各一,不殊椅之有靠有环也。隐囊似枕而高,俗曰“靠枕”。《颜氏家训》曰:“梁朝全盛时,贵游子弟,坐棋子方褥,凭班丝隐囊。”环椅之上,有靠有倚,趺坐更适,但为地有限,不能容膝。另备小杌,与椅高低相等者,并于椅之前,上铺以褥,坐极宽平,冬月最宜。偶欲正坐,去杌甚便。
有名“醉翁椅”者,斜坦背后之靠而加枕,放直左右之环面而增长。坐时伸足,分置左右,首卧枕,背着斜坦处。虽坐似眠,偶倦时,可以就此少息。有名“飞来椅”者,卧榻上背靠也,木为匡,穿以藤,无面无足,如镜架式。其端圆似枕,可枕首;后有横干架起,作高低数级,惟意所便,似与竖垫相类,用各有宜。
安置坐榻,如不着墙壁,风从后来,即为贼风。制屏三扇,中高旁下,阔不过丈,围于榻后,名“山字屏”。放翁诗:“虚斋山字屏”是也。可书座右铭,或格言黏于上。
李氏一家言,有“暖椅式”,脚下四围镶板,中置炉火。非不温暖,但老年肾水本亏,肾恶燥,何堪终日熏灼。北地苦寒,日坐暖炕,亦只宜于北地。又有“凉杌式”,杌下锡作方池,以冷水注之,尤属稚气。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