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谬正俗》·八卷
自颜之推《家训·音证篇》外,实莫古於是书。其邱区、禹宇之论,韩愈《讳辨》引之,知唐人已绝重之矣。《戒山堂读史漫笔》解都鄙二字,诧为独解,不知为此书所已驳;毛奇龄引《书序》俘厥宝玉解《春秋》卫俘,诧为特见,不知为此书所已引:洵后人证据,终不及古人有根柢也。郑樵《通志·校雠略》曰:《刊谬正俗》乃杂记经史,惟第一卷起《论语》,而《崇文总目》以为《论语类》。知《崇文》所释只看帙前数行,率意以释之耳。今检《崇文总目》,,樵说信然。当时馆阁诸人不应荒谬至此。检是类所列,以《论语》三种、《家语》一种居前,次为《白虎通》,次为《五经钩沉》,次即此书,次为《六说》,次为《经史释题》,次为《授经图》,次为《九经馀义》,次为《演圣通论》,皆统解群经之文。盖当时仿《隋志》之例,以《五经总义》附之《论语类》中。虽不甚允,要不可谓之无据。樵不考旧文而务为苛论,遽以只看数行诋之,失其旨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