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亢仓子以为,道乃万物本根。《亢仓子·全道》曰:物也者,所以养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是故圣人之于声也,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捐之,此全性之道也。又称:故圣人之制万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全矣。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德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为全道之人。这就是要达到一种清静无为的自然境界,超脱一切荣辱得失的思虑,容身于道中,,从而获得至真之道。
道也是有高士之道,人主之道。咽气谷神,宰思损虑,超遥轻举,日精炼仙。此为高士之道,就是要修己悟真体道。又曰:清心省念,察验近习,务求才良,以安百姓。此乃人主之道,人主要能很好地进行统治,主张不用人事或贪欲等来破坏自然规律,要按道为政,不用谋略欺诈,不加重人民负担,由此争取人民的拥护,争取政治上的胜利。亢仓子还注重得人心的政道方法,《政道》篇谓:政烦苛则人奸伪,政省一则人醇朴。
他这种对于政治的看法,加入很多内容,皆与《老子》之旨相合,故为道教一并崇奉。此外,《亢仓子》也肯定了阴阳间的客观性,以为阴阳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包含的,指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并肯定对立双方可以转化,指出阳气盛变为阴,阴气盛变为阳。天道极即反,盈则损,物盛则衰,日中而移,月满则亏,乐终而悲。其中充满辩证思想的光辉。
洞灵真人颂咏吴筠:亢仓致虚极,潜迹依远岫。智去愚独留,日亏岁方就。乡人谋尸祝,不欲闻俎豆。尚贤非至理,尧舜固为陋。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法家
- 慎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桃花扇
- 长生殿